随着又有学子不断的进入学堂,直到在无人参加,比试也算正式开始。
学堂内,王勃和范仲淹分别领取了各自的纸笔,来到各自的桌椅前。
二人扫视周围,发现参与到比试的学子并不多,只有数十人参加,整个学堂更是静悄悄。
有人坐在桌椅前沉思;有人盯着桌上的纸笔在发呆了;有人焦急的抓耳挠腮;有人眼中透着浓浓的自信;在外边的众人将他们的一切表现都看在眼中。
王勃表现的胸有成竹,但却迟迟没有动笔,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外边的庭院中,大家站在庭院中,却可以清楚的看到学堂的情况,看着眼前比试的情况,众人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
“你们说此次比试谁能获胜,反正我还是更加看好那个叫滕明的家伙,毕竟好的文章本就是妙手偶得,如此文章,若无意外,恐怕无无人能超越了吧。”
一旁的学子闻言,当即反驳道:“哼,滕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只是偶然写下一篇文章而已,并不足以真正展现他的实力,要我说我支持陆长安。”
另一道声音略显激动道:“我也选陆长安,书院谁不知道陆长安尤其善写文章,更是有着几篇文章连书院的夫子都连连称赞呢。”
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大家快看,有人动了。”
学堂内,只见范仲淹仿佛已经构思完毕,在不紧不慢的研磨,提笔蘸墨,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而其余学子仿佛还没有头绪,都在进行着苦思冥想。
另一边的王勃也动了,只见其动作行云流水,也开始提笔作赋。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
随着王勃的手腕挥动,一个个文字跃然纸上,才气正在缓慢的向着学堂聚集。
庭院内,陈师凌三位院长清楚的感受到了文道异动,虽然十分微小,但仍然让他们略显激动的看向学堂,仔细搜寻能让文道异动之人。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随着王勃两句作出,顿时才气开始活跃起来,就连参与比试的学子也察觉到异动。
而另一边的范仲淹,同样洋洋洒洒的游笔挥墨,一句句词赋跃然纸上。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随着范仲淹的不断的纸上书写,霎时间,学堂的才气仿佛受到指引般,居然一分为二,分别汇聚于两人的周边。
当然这种变化逃不过院长和夫子的法眼,当看到如此状况时,众人心中就有了答案。
陈师凌抚须笑道:“好啊,没有想到,没想到一场比试居然能引出两位贤才,哈哈,真是可喜可贺啊。”
一旁的唐天宇迎合道:“是啊,如此倒也不枉我们费这么大的力气。”
虽然唐天宇在跟陈师凌对话,一双眼睛却始终停留在范仲淹身上,他似乎对这名学子充满了好感。
两人并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影响,已经沉迷于自己所作的文章之中。
王勃继续写道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