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工业园正忙着生产,机械快要干冒烟了,人都快要跑断腿;三班倒的强度,让很多人受不了,只能进行调整,让他们时间顺序进行不时的调整一下。
后来投入了更加高效的机械,由三班倒,变成了两班倒;不过仍不能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这里的原因,主要是和黄的贸易底蕴与在全球的渠道非常强大,不算几个支柱企业,如和记电游,和记家电等内部企业生产销售外的其他业务,达到了六十多亿美元,此时一美元兑换5。13港元,差不多有三百多亿港元,再过几年,就要迎来港元危机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是相对稳定。
和记还组建了一家公司,和盛精密公司,其定位非常简单,自研芯片相关设备;这家企业,特别关注岛国的机床工业,这也是郑昆组建这家公司的目的。
当然,还有西德、北美,都是郑昆的目标。
虽然有一定的突破,但与他们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特别是芯片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这个差距,只能花钱砸,才能不至于被抛下。
“TM的强制不干预。”靓昆骂了一句。
在港府的治理下,奉行的是自由经济,像芯片这种东西,单打独斗,是很难有成果的,还好有街机与家用电玩、WALKMAN上需要大量的芯片,才支撑了郑昆在这方面的投入。
5月份,和盛的总经理,马基理,一个英伦鬼佬,他出席了深城工厂的剪彩;这个工厂非常的巨大,这是为了迎接即将爆发的代工业务。
和黄在海外进行外贸的时候,与不少电子大厂有不少业务来往,这些在外的业务精英们发现,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太高了,而且高了很多,比香江本土生产要高很多,他们就动了心思。
这些人向总部反映,这些情况,得到了郑昆的重视,这些人的薪水自然得到了提升,并且让他们与这些厂家接洽,让他们把代工的业务拉过来,这一个发现也让香江进入了电子行业的黄金阶段。
当北美和岛国最初考虑半导体制造外移时,香江基本上是首选地域,这里人工便宜,非常的便宜,特别是进入到1985年之后,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他们的人工成本发生了巨大变化。
Fairchild(仙童)、MOTO、TI和FUJI通等等纷纷与和黄联系,多方进行代工合作。
此时时的产业环节主要为制造、封装、组装和测试。
继建设封装厂承接半导体的部分生产制造之后,许多跨国零部件制造商在香IA设立市场部门,从事该地区的销售,分销和采购活动等。
与之相对应该的,大陆整个电子元器件行业都还非常凋零,本土生产规模有限、质量差、价格高,十分缺乏稳定供应元器件的生产商和分销商,内地的电子元器件供应主要都是经由香江这里,进行采购。
原来需要通过香江从海外进口的配件,现在在香江鸭寮街就搞定,而且量大还便宜。
此次和盛在深城建厂,这个事情非常的低调,并没有登报,也没有宣传,只是进行了剪彩而已。
“马生,这里的工人已经在培训了,可能进度有些慢。”
这里的代表,有些忐忑,说出了一个事实,这里的工人,还不能满足代工需要;他以为这个鬼佬可能要发火,不过对方并没有发火。
“我可以参观一下培训情况嘛,我想看看源头出现在哪里。”
这是小事情,此时的大陆,别说是合作方来参加人员培训;岛国的代表来参加工艺流程的时候也不阻止,可能就是当时与岛国正处在蜜月期有关吧。
在参观过程中,马基理笑了起来,他想起了来之前,见过他的上上上上级,也就是郑昆,这个大老板。
“他们人员培训的进度太慢了,你过去,把这个交给他们;这是流水线上,分段培训手册,让他们这样操作,等过些时间,让香江这边派一些人过去……让老手先带他们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