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幕府,主要以张昭、张纮为主,又将诸葛瑾、孙邵调进来。
以荆州派蒋琬、潘濬、庞统候补。
江东攻占荆州后,庞统投奔到周瑜麾下担任文吏,孙权索性将他提拔上来。
经过第一轮调整后,江东士族占据的比重,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
顾雍担任荆州刺史,陆绩、朱桓等人仍旧是太守。
至于陆逊的屯田都尉,更是不值一提。
孙权麾下的淮泗派,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过淮泗派内部,也大致地分为两派。
一派是张昭为首的政治力量,另外一派是周瑜为首的主战派。
孙权掌控起来,问题不大。
蒋琬、潘濬、庞统进入幕府,还需要历练一段时间,才能委以重任。
至于益州士族,孙权没打算提拔起来重用。
李严跟着刘备跑了,黄权一命呜呼了。
剩下吴懿、张裔、秦宓之流,实在不值得孙权关注。
这些人最多成为郡望、地方豪强,差不多到头了。
而且益州士族里面的墙头草也不少,孙权懒得提防他们。
干脆让他们在州里、郡里,自己玩自己的。
如果有人不识抬举跳出来,扰乱江东的统治,孙权不介意大开杀戒。
江东维持淮泗派、江东士族、荆州士族三足鼎立,足够支撑起孙权的霸业。
这是孙权为了取代宗室、外戚,建立起的基本盘。
一如曹操的兖豫士族,以及后来加入的河北士族。
有了巩固的基本盘,其他都是低一等的统治对象。
曹操比孙权幸运,因为他的宗室夏侯氏、曹氏,比江东孙氏强太多了。
孙河、孙贲、孙瑜等人放眼神州,只是中规中矩的将军。
夏侯渊、曹仁放到历史长河上,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而吴懿似乎知道益州士族的命运,为此焦头烂额。
孙权布置好北境的防线后,回师坐镇成都。
巴蜀刚刚夺下来,还离不开大军的镇压,所以孙权不会轻易离开巴蜀。
以吴懿为首的益州士族,开始活跃起来。
这段时间里,他们要是无法获得孙权的欢心,那么往后将会更艰难。
所以钱粮的供给,益州士族根本不敢短江东军分毫。
征募徭役,他们也都是尽心尽力。
然而这点功绩,始终微不足道,本就是益州士族该尽的职责。
喜欢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