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随口道:“寡人手头一九曲明珠,因无法穿线,故不能嵌冠。唉,想想寡国,虽小但亦有人口百万,居然无一人能穿一珠,不由叹气,正好被夫子所见,实在尴尬。”
孔子笑道:“居然有这事?陈侯不妨予丘一观?”
陈湣公命近侍陈三将九曲明珠取来,交给孔子:“夫子,此珠乃多年前楚子所赠,因其孔极细且多曲折,故一直无法穿线。”
孔子仔细看了看明珠,见珠圆润亮白,比寻常珍珠要大上数倍。中有一孔,穿透两端。
令人称奇的是,此孔并非直孔,而是在珠中间蜿蜒曲折。也不知是哪位巧匠,居然能在珠上打出如此曲折之孔,更能够穿线而挂。
想必是年代久远,故原先所穿丝线磨断。陈湣公不知用了多少办法,结果陈国宫中无人能穿。
朝中大臣,谁不知陈湣公此番拿出九曲明珠之意?
亲晋派顿时乐了:主公喂,珠线已断,已不能续喽。楚国,不值得陈国追随了。
意识形态之争,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尤其是受科学技术极端限制的春秋时期,一个今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足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
孔子何许人也?岂有不知之理?
在陈国三年,已经让孔子对旁边的楚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楚子有德啊。
嗯,是时候好好介绍一下楚国了,尤其是要介绍一下此时的楚国国君楚昭王。
孔子说楚子有德,讲的就是楚昭王是一位明君!
楚昭王熊轸,自公元前516年继任楚王以来,经历了可谓楚国自建国以来最羞辱的一段历史。
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二十万楚军被三万吴军击败,楚国都城郢都被占领。吴军在郢都大举烧杀抢掠,给春秋列国留下了暴军、兽军形象。
少年楚昭王在国家将亡的危难时刻,以火燃象尾之计,率楚国大夫宫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逃离郢都。
楚昭王号召全国人民勇敢站起来,奋起抗击万恶的吴国侵略者。
国家危亡之际,楚国上至楚王、王族子弟和公卿大夫,下至普通民众,“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级英雄形象。
楚昭王长庶兄公子申坚决响应,果断树起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组织楚国人民抗战。
楚国大夫申包胥只身赴秦国,哭秦廷,得援兵。
最终,楚国上下同仇敌忾,加上秦国的援助,并于公元前505年6月,于稷邑大败吴军,一举将吴国侵略者赶出了楚国。
孔子在陈国期间,听闻了大量关于楚昭王的故事。
据说,楚昭王返回郢都后,并没有回寝宫休息,更没有面对残破的郢都和楚王宫一蹶不振。
楚昭王甚至没有来得及去安慰探望饱受吴军暴行欺侮的夫人,回郢都后的第一件事,是率众臣祭告宗庙,向历代先王告罪,然后查看祖先陵墓是否受到破坏。
要知道,包括楚昭王夫人在内的后宫佳丽均失身于吴军将士,楚昭王夫人认为自己没脸见大王,再加上楚昭王一回郢都并没有直接来探望自己,伤心之下,自尽于楚王宫!
楚昭王伤心不已,他立即传令:后宫之辱,实乃不谷之过,众女休得多想,照常上班下班。
回郢都后的第一次朝会,楚昭王并没有因赶走了吴国侵略者而面有丝毫喜悦之色。面对群臣,楚昭王沉声道:
“不谷任用奸人,导致国家到了败亡边缘。如果没有众卿家,楚国哪还能见天日?不谷哪还能坐在此位?
一切,都是不谷之罪,而大楚如今光复,全凭众卿之力,不谷代表历代先王,向众卿致谢!”
说罢,楚照王站起来,向众臣俯首请罪。
此举令楚国上下心里感慨万分。楚王谦虚有礼,楚国有望啊。
然后,楚昭王犒赏来援秦军将佐,抚恤死难的将士,备礼遣使赴秦国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