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南明崛起与辉煌 > 第2章 开荒之山塘计划(第2页)

第2章 开荒之山塘计划(第2页)

人多力量大啊,李奇当然是来者不拒,但必须要遵守山寨的规矩,服从山寨的分配分组。现在李奇一天天的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虽然在黄昏的时候,还是感叹生活,情绪不佳,会望着天空发呆。

“吃李奇的饭,听李奇的话,干李奇的活,跟着李奇天天向上。”宣传干事猴三子适时的大吼了一嗓子,人们都跟着大声的吼着。

山谷里传来那一阵阵的回音“吃李奇的饭,听李奇的话,干李奇的活,跟着李奇天天向上。”

“向上,向上”

山上的黎明总是特别的早,当别的地方还沉浸在夜色中的时候,朝阳已经照亮了山尖,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山尖的时候,人们已经淌着露水在忙活了。

李奇正和张汉带着一大群人在看着现场,葫芦一样的山谷,里面有一条小溪,山水哗啦啦的奔流着,虽然是雨季,水量却并不大。因为一下大雨,水就哗一下全流走了,也把那山区里最宝贵的泥土给冲走啦,没有泥土,那地也就没法耕种了。

惟一的一个出口,就像葫芦蒂一样,水流穿过葫芦蒂的石缝,发出咆哮,摔落在山下的深潭。

放眼往山外望去,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原,荒原上疏疏落落的点落着大大小小的村庄。村庄外围是星星点点的农田,像一个一个的小方块,点缀在荒野上。

靠近山口的大片地方,是被水冲刷出的白花花的沙滩和砾石。再远一点,是一大片的荒原,每逢天降大雨,不受控制的山洪冲刷下来,会冲毁一切靠近山口的作物。

而不降雨的日子,山里的水都流走了,只余下小小的山溪和深潭。单靠几户人家,是无法引水灌溉作物的,也就没有人会靠近山口种植,而这一大片荒原,相对于山区的梯田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肥田了。

当然,现在山寨在山口的葫芦蒂上建一个大坝,那山谷里就成为一个天湖,成为一个高高的水塔。只要山里的水受到控制,那山口外的良田,绝对能让山寨成为富甲一方的土豪。

李奇带着一群人在巨石顶上跳跃着,大家指指点点着大石缝里流淌的溪流,热烈的讨论着。

不得不说,这里真的是建坝的天然地点,地质坚硬,都是坚硬的石质,千年的流水,从坚硬的石头上冲出一道道大小不一,弯弯曲曲的水道,深深的水道切割着巨石,从深深的巨石缝中流走。只要把泥土碎石从这些大小不一的石缝里填进去,很快一个坚固的大坝就可以建起来。

地点选定了,那就是施工方案了。

不得不说,这些古人的智慧真的顶天了,你要是让他们写一个方案来吧,个顶个的大字不认几个。可要说让讨论个施工方案,那是个顶个的办法多。

没法,都是干活的粗汉,实践经验很多,祖辈积累的经验也很多,理论嘛,那就没有了,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就够了。

很多方法都是祖辈传下来的,那是真的管用。

工程方面,李奇也不懂,理论是不少,但那是书本上学的,也忘的差不多了,实践嘛,没有!只能把他在后世的水坝样子,大概的说出来,剩下的就让张汉去指挥那几个懂行寨民的施工了。

不过,李奇还是要求他们一边建,要一边画些施工图。虽然现在帮不上忙,也许可以为以后积累经验。不能总是口口相传,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失传的。

当然,也不是说老祖宗没有传下东西,或者不懂得着书立说,只不过都被当成奇技淫巧给毁了。如那造巨船的图纸,那可是用木头能建造的最大的巨舰了,一直到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从没被超越。可图纸被人烧毁了,仅仅是为了出风头,或者出于政治目的,反正是没有了。

旱地里刚收获了花生,黄豆等早春作物,刚播下了番薯。不同于他们以前的成片平地种植,李奇采用的是起垄,断苗的技术。

在李奇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惊奇的发现,他所在的两广地区,竟然是零星的种植了番薯,只不过这东西并没有后世的产量那么高,而且薯仔里面还长着大量的纤维,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就是薯仔根。

又大又圆,大条而又粉糯的大番薯,那是相当少见,一块地里也就产出那么几条。而且因为没有复壮技术,番薯品种退化,那是一年产量不如一年,也就是穷人在地头种几棵待秋黄不接的时候顶一下肚饿,并不成规模。但就是这样,这产量也比其他的作物高的多了,是穷人渡荒的不二物选。

倒是那传统的花生,这里的人们都叫作地豆的东西,产量还是不错。比起后世来也不太差。还有那黄豆,红豆,绿豆等传统作物,竟也和后世差不多,保持着合理的产量。倒是收获了不少。

山田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品种还是不错的,古人也懂得选种,可肥料是一个大问题,山田也是瘦田,一亩也就产个200来斤。

按着这个时空的人们的耕作习惯,他们收获了这些豆科作物之后的时间,还是要再种一季的,产量虽然比不上第一季,但多少还会收获一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李奇知道,在这个气温逐渐升高的六七月份,却实种植喜温的番薯才是最合理的。

于是李奇早在第一季作物种植的时候,就让人收集那长的圆圆的薯仔,切块育苗,又经过两次假植,才种下了那一垄垄的番薯。

这东西种好了,产量可不低。当然,如果收获太多,这东西不耐储存也是一个问题。但这不是现在担心的。

“少寨主,这样子种这番薯,真的会有好的收成吗?”习惯跟在身边记录少寨主一些奇言怪语的赵老头少见的发出他的疑问。

李奇放下手中摆弄的番茄苗,望了下下面已经返青的禾苗,笑着说:“老赵,这样起垄种植,才能让阳光充分照到每一株苗,又因为起垄能让泥土更疏松,当然就可以高产了。”

“像以前那样,简单的平整一下土地,采用密植,是收获不了大薯的,只能收获那长长的薯滕。”

“还有那长成薯根的薯仔”李奇用他那理工男的语气,细细的解说。

赵老头又是忙拿起那碳笔在小本子上狂记录。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了解,慢慢的李奇也惊奇的发现赵老头年龄并不像他的样貌那么老,山寨里的人都叫他赵老头,其实最多也就是老赵。

李奇虽然毛笔字写的并不差,但毛笔的不方便性摆在那里,所以就跟赵老头提了一下碳笔的样子,想不到这老赵还当真了,并弄出了一个碳笔。

现在山寨里读书认字,都用上了老赵的碳笔,李奇有时都在想,是不是以后弄一个碳笔加工厂?当个厂长那不香吗?可这只能是空想,当务之急是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南明崛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