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天变了不打紧,前朝,康泰帝终于在老臣的吹捧声中缓过劲来,发现皇帝竟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动了军改,瞬间大不自在。
朝上,以南安郡王为首的保守派首先发难,直指李博瞻一党插手军政,居心叵测。甚至明里暗里影射其在为大皇子铺路,所图甚大。
李博瞻一派也毫不示弱,文人骂人不见脏,杀人不见血。大肆弹劾南安郡王一党尸位素餐,中饱私囊。
期间,还呈上证据指明龙禁尉中,泰半名位被南安郡王亲党所占,且从众里甚至有连马背都爬不上的。南安郡王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公然买卖朝廷官衔。
更有在地方上的数起新报更换军械,可是库房里的军械分明早已陈朽不堪了。
比起前事,后面只是寥寥数语,却精准地踩中了周高昱最为痛恨的点。
朝廷卖官鬻爵一事由来已久,勋贵之家那些不成器的子孙,为了有个好听的名头在京中游手好闲,通常愿意出这个钱买个虚名。
这事原先是康泰帝的恩旨,这官名价高且没有实权,不领俸禄。所得归入国库,拨给营缮司使用,用来赈济难民或抚养孤儿。
只是后面这些年,朝中吏治混乱。买卖官衔已不局限于虚衔,连地方主政官员的缺额也可以用来买卖。
且所得银钱并不入账,究竟流入了哪里,此间水深,难以两三句话说清楚。
周高昱深恨这些事,以他的性子,多抄两个朝中蛀虫的家就足够赈济灾民了,何用买卖朝廷官职。
开了这个口子,里面如何腐化流脓难以控制。只是碍于太上皇的面子,如今不好发作。
只能不疼不痒地纠结一下“龙禁尉爬不上马背”、“卖官钱款”不知去向。就这个,南安郡王还能巧舌如簧,有恃无恐。
朝堂上乱糟糟吵个不可开交,周高昱平静地看着南安郡王一党,目光却越来越冷。
大朝结束后,因“证据不足”,众人并没吵出个结果。
晚间,六部发下政令,着有司细查龙禁尉一事。
皇帝在勤政殿申饬了李博瞻一党贪功冒进,命自省。
朝上吵的热闹,交泰殿里,元春再次见识了什么叫唇枪舌剑。
女人的战斗力不比朝上那些大臣差,唱念做打轮番上阵,脸皮薄一点的,估计要哭着走出去。
元春适应良好,尤其看到孙常在和柳氏不黑不白的脸色,深觉得那句话说的对:这世间的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还只是毛毛细雨呢,想起前世皇帝以自己为由头,提起省亲一事,那才是……啧啧。
就不知今生会怎样,想来不久之后那件事就会爆出来。不知这次没了自己,褚香薇又怀孕了,这一遭会如何变化。
元春想起的那件事,实是永正朝以来最戳周高昱的心的一件事,让他暮年想起来还能恨得牙痒。
永正四年年末,京畿降下了大雪,长达半月不停。担心百姓受灾,周高昱亲派了官员去巡视,确保能接到第一手消息及时干预。
谁想那巡视的官员猪油蒙了心,地方官也胆大包天,为了“不搅了圣上的兴致”,平安州一代压毁民房数百,愣是压住了一言不发。
万家灯火共庆新春时,平安州饿殍遍地,被冻死的百姓更是不可计数。难民朝着京城的方向逃去,还没走出州县,就冻死了十之五六。
这件事一直压到了永正五年开春,冬雪化尽之后,来不及收敛的尸体一夜之间成为腐肉。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春天又是万物生发的季节,终究酝酿出了永正五年最大的危机。
元春那时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只记得勤政殿中一夜一夜长明的灯火,后来魂魄离体,亲眼见证了生民多艰,才体会到周高昱当时的切肤之痛。
所以,即便前生了了收场,元春怨恨过所有人,唯独不恨周高昱。他或许不是一个好夫主,但绝对是个好皇帝。
重来一次,元春无法改变国家大势,但也希望能以微薄之身,给为生民请命,冒着天下之大不讳与亲爹争权的周高昱一点慰藉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