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医武高手全文免费阅读 > 第334章 下利(第2页)

第334章 下利(第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个处方葛根黄芩黄连汤,此方有四味药组成,分别为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葛根为凉性的升津之药,黄芩为性寒的清热之药,黄连为性寒的清热之药,炙甘草是性温的温补脾胃之药,一个凉性、两个寒性、一个温性,合起来此方是寒性的处方,正好在热利上药性是对证的,同时葛根具有升提之功,黄连黄芩清热去火,所有此方在热利中去热效果突出,但由于没有收涩药,只一味升提的葛根,所以去热功高止利效果不佳。

第二个处方是白头翁汤,此方有四味药组成,分别为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白头翁是寒性的凉血止利的药,黄连是寒性的清热之药,黄柏是寒性的清热之药,秦皮是寒性的收涩止泻之药,四味寒性的药合起来就是寒性的处方,同时此方中有清热之药,也有止泻之药,所以此方去热止利效果都很好。

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这两个方子在热利中也是侧重点不同,去热为主就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既去热又止利,就用白头翁汤。

我们再说说单纯止利的赤石脂禹余粮汤。此方剂有赤石脂、禹余粮两味药组成,赤石脂是温性的收涩药,禹余粮是平性的收涩药,一温一平两味药合起来就是温性的药,所以此方是温性的方剂,非寒证非热证即可用之,但由于两味药都是收涩药,故止利效果很好,所以此方常用在单纯的下利中。

好了,关于止利的处方很多,洋洋洒洒全部写完感觉太啰嗦了,以上我只是将代表性的处方拿出来做了一下对比分析,如果下利兼腹痛,就加白芍,如果下利兼呕吐,就加半夏,如果下利兼口渴,就加瓜蒌根等等,这些加减细细分析伤寒论中的各种处方,总会分析出来的。

我写这几个方剂的目的让读者感受一下如何分析处方。一个方剂拿在手,第一点必须要分析方剂的寒热,也就是阴阳,毕竟治病着手就在阴阳上。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这是最基本的处方思维,也是最重要的处方思维。现在有些处方洋洋洒洒几十味药,从药的主治上来看感觉很精准,但从药性上分析一塌糊涂,为啥是这样,是因为学中药时,着眼于药的功效与主治,忽略了药的性味归经,特别是药性。

我们常听见好多老先生说现在的处方看不懂,根源就是在药性上,一个处方有二十多味药,其中的药虽说有寒有热,但多味药一中和,大概率就是平性的处方,这是中医变成如今调理医学的根源。

其实中药的主治没有那么精准,君臣佐使一配合下来,主治也就变了。举个例子,就拿黄连这味药来说,单味就是去心火的药,但黄连按比例配柴胡,它就可以变成去肝火的药,按比例配干姜,它就可以变成清胃火的药等等。

现在的物流和交通很方便,各种中草药都能买到,但当年的诊所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药,撑死也就五六十味,药没有就不治病了吗?那是不可能的,那时候的中医的做法就是根据诊所现有的药,两味或者三味药一叠加,让功效变成自己需要的。

自古以来,在中药学习中最重视的是性味归经和药材的“象形”说,而如今貌似变成了功效与主治,一味药将功效主治定死,那这药就死了,用药时就做不到那么灵活。

所以看一个处方先分析这方剂的药性,如果寒证用的处方是寒性,那么这处方要么是很厉害的高手开的,要么就是笨蛋开的。如果寒证用的处方是平性,那绝对是庸医开的,毋庸置疑的。如果寒证用的处方是热性,那就是懂行的医生开的。

同理,治病时给病人开完处方后,顺带手就要检查这处方的药性是否跟病证相符,这种相符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可不是现在的一些医生搞的不管是寒证还是热证,一律开的处方是平性的哦。

如果药性与病证相符,即使用药有一点不精准,那大概率是有点效果的,即使没有效果,那也不至于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大概率是药性与病证不符造成的。

中医的学习,最后归根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学习,这种思维方式一是始终要有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念,这里包括疾病,不能静止的看待任何事物,因为这世间的万物,就没有是静止的;第二是始终要有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念,这里包括疾病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等,因为这世间的万物,就没有孤立的;第三是要有矛盾观念,也就是阴阳观念,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就是中医的用药观念;第四是要有世界是物质的概念,任何疾病不管外在表现有多玄多邪乎,但归根到底就是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即使是中医最终的灵魂观,也是建立在世界是物质的概念,毕竟灵魂也是一种物质。

写到这,有些读者就会意识到我所说的这种观念其实就是唯物主义,对的,没有错,中医的指导思想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有科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等等,但归根到底是不管哪种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以及矛盾的普遍性等,即使真正道家的初层学问,也是建立在这些观念之上,不过只是代表术语不同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说说中医另一个毁誉参半的知识点,这知识点是“药引子”。

“药引子”是中医一直存在的知识点,就如桂枝汤服用后要喝米粥以助药力,这米粥可以说成药引子,又比如小柴胡汤去滓再煎,这里的“去滓再煎”可以说成药引子,还有白通加猪胆汁汤方中的人尿和猪胆汁,也可以成药引子。药引子的主要目的要么是增强药效,要么是防止药物与身体的格距。

也有人认为药引子是“引经药”,例如白虎汤加大黄中的大黄,桂枝加附子汤中的附子,小柴胡汤中的柴胡等等,这里的药引子可以理解为处方中的君药或者臣药。这两种理论的药引子都是完全正确的。

但不知何时,这正确的知识点逐渐偏了,那出现的药引子一个比一个奇葩,一个比一个让人费解,如什么“原配的蟋蟀一对”“十年的白公鸡冠子上的血”“三条腿的蛤蟆”等等,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归根到底是一帮“中医骗子”搞出来的,这帮子人将中医搞得玄之又玄,为何要搞成玄之又玄,就是因为人愿意相信那些玄乎的东西,这越有钱的人越相信这些玄乎的东西。而且玄乎的东西值钱啊,这东西在某些所谓的“养生”的药材中非常常见,一两某药材一两金的例子数不胜数,具体例子我就不说了,怕拉仇恨。

再一个有些中医名家遇上某些自己治不好的病时,为避免砸了自己招牌,就会搞一些压根不存在或者很难找到的药引子来搪塞,将自己治不好的病归因到没有合适的药引子上,这样,即保全了自己的名声,也把患者拖死了,最后名家依旧是名家,他妈的。

好了,到这就戛然而止吧,再说就得罪有些人了。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仅仅做抛砖引玉之举。我们故事继续。

喜欢医武江湖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医武江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