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真是没办法的事,就以辽国那条件,想将活的海鲜运到东京城,再从时空门运到海鲜大酒楼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就算再不计成本的运,将一百斤活螃蟹运过来到时候能剩下一个活的就算不错了……
可是活的运不过来,运点死的总可以吧!比如说对虾、干海参、大海米,海里有那么多的鲨鱼,再弄点鱼翅什么的……
再比如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好吃,给辽国人一些种子,到时候咱们再收购五常大米。那可是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一想到那味道,啧啧啧……不行,口水流脚面上了……
不过那大螃蟹类的山东沿海也有啊!从那边运到是近的多,看来有必要修一条从山东沿海到东京城的铁路了,到时候运海鲜也能快一些……
赵桢:你个小气鬼让朕花几百万两银子修这条铁路就是干这个用的?……
……
大对虾倒是可以运,不过运活的过来怕是行不通了,只能做成海米的样式。至于螃蟹和贝类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想运海鲜的想法破灭了,不过达辉朗还是想将蒸汽机轮船造出来,到时候上面安装制冷设备,到了辽东湾以后咱就收购大对虾……
这顿饭吃的相当开心,吃完饭以后达辉朗就带着三小去看7d电影。
大富翁和赵宗实没有去看电影,他们约了王月汐去了海边那个大别墅,在那里他们将在一起学习,毕竟期末考试快到了,而大富翁和王月汐不但要考高二上半年的知识,连高二下半年要学的也提前考了,若是考试没有任何问题的话他们在开学后就直接进高三了。
而大富翁和王月汐也没想到在海边的大别墅里会看到李思雨和李思怡姐俩。
那么李思雨和李思怡去海边大别墅干什么?原来她们姐妹俩是去看那三个吃货,再顺便看一下自己的小侄女李鑫鑫……
李鑫鑫主仆四个可是某音和某手最红的网红,粉丝已经有好几亿了。如果李鑫鑫想搞直播带货的话那么一场直播的收入最少也能有几百万……
李鑫鑫主仆四个回家以后就有人通过张博雅和张博文的关系想让她带三个吃货去直播平台客串一下,结果有两个熟人的关系张博雅和张博文实在是推脱不了,就让李鑫鑫在元旦三天假期的前两天各客串了一场,时间是在直播的中间场和收尾时带着三个吃货各亮相五分钟表演一下小节目。结果就是这两天二十分钟的表演让李鑫鑫挣了一千万……
而那两场直播也因为李鑫鑫主仆四个的客串每场直播的销售收入都超过了二十亿……
不过这两场直播之后李鑫鑫就基本不接这样的活了,她家也不缺钱,钱太多对于她家也没意义,不过就是数字变多了而已。
……
李思雨和李思缘姐俩过来过来的时候李鑫鑫在家,看到她姐俩立刻就扑了过来拉住了两个姑姑的手,三个人在一起到是说了好一会儿话。
进入大客厅之后只见两个孕妇正靠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还在剥着五香花生时不时的给后面正卖力按摩肩膀的两个猴跟班吃一粒,将两个猴跟班美的呀鼻涕泡都流出来了,结果还得让赵极给它们擦鼻涕。气的赵极一直念叨少喂它们吃点,你看给那两个家伙美的……
懒熊猫则是陪着赵极,在他跟前转来转去的拍马屁,自然也没少混到吃的,心里也是美的不得了……
虽然外面天寒地冻的,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可这片别墅区因为是富人区所以供暖特别好,室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25度左右。
赵极和曹玉梅在这里舒舒服服的一住是说什么也不爱回大宋去住了,因为在大宋的冬天住起来实在是太遭罪了……
东京城的冬天比起达辉朗所在的这个东北沿海城市要暖和的多,冬日就是再寒冷气温也不会低于零下十度。可没有多少取暖设施的话就算是零度他也冷啊!
赵极虽然贵为王爷,到了冬日在取暖方面比普通百姓强了何止百倍,可是到冷的时候他也一样冷。哪像到了现代社会,往家里一坐,暖气不热就加空调,空调不够再加几个电暖风……
北宋时期棉花已经开始普及,可是大规模的用棉花填充棉袄和棉被则是北宋中后期的事,也可以说是宋仁宗赵桢当政的后期。所以在达辉朗穿越之前大宋朝北方的百姓过冬天的时候除了少出门在家猫冬之外,出门以后也是尽量多穿,靠自己的一身罡气来御寒……
达辉朗在赵桢的大军出征之前为什么会从现代世界买了那么多的棉衣和棉鞋?以至于连现代世界的一个服装厂都给救活了?还不就是因为大宋朝这个时候普通的士兵和百姓缺少御寒冬装吗!
那么大宋朝的百姓到了冬季室内用什么取暖呢?答案是烧柴……家里条件好的比如说皇城、公主府、福王府等的家里是烧炭。
而我们现在总说的月薪或是薪水这个词就是来源于北宋,他最初的本意就是官员每个月发多少柴草。
包拯在开封任职时,每年的俸禄是19200贯,180担麦、180担米、480捆甘草和240捆柴火,这就是大到吃穿用小到柴米油盐,全包了。这还不算兼任的其他职务也有收入。他的一年收入下来,相当于现在年薪千万。(这一小段话是作者百度来的)
不过包拯的家因为不大,仆人也不多,所以他发的那些柴草虽然不够家里人用的,但是缺的并不多。到了冬日只要上市场去买一些就行了……
而赵极和赵文莺做为皇亲每年发到手里的柴草可是要比包拯多的多,但是他们两家也大的多呀,家里的仆役护卫加起来比包拯家多了十倍都不止……
如果光靠政府发的那点柴草,就这两家这么多人怕是连两个月都用不了,所以说还有一多半的柴草是要到外面去购买。
ddyveshu。ddyv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