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大乔一句不经意的话,却深深地刺痛了孙权的心。
长久以来,他一直活在大哥孙策的阴影之下。
孙策人送外号“小霸王”,无论是攻城拔寨,还是运筹帷幄,都是大家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孙权自知能力不如大哥,便一直在私下里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但人的有些能力是上天赐予的,就算后天再怎么努力,也未必会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在带兵打仗方面,孙策的能力远远超过孙权,也让孙权自惭形秽、望尘莫及。
自从孙策死了之后,便把整个江东交给了孙权,那一年他只有十九岁,还未及弱冠。
当时的孙权对孙策很感激,因为大哥是有儿子的,虽然年纪尚幼,但自己也无非是比人家虚长几岁而已。
把江东交给孙绍也好,孙权也罢,他们都不足以独当一面、独霸一方,必须要靠江东的文武群臣去辅佐。
从这方面来讲,让孙权接管江东与让孙绍接管江东的区别不是很大。
但孙策却毅然决然地把江东交给了孙权,足见其对孙权的信任。
孙权也十分感激大哥孙策,自从他继位以来,便励精图治、夙夜匪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继位伊始,便有很多人看孙权年纪小,而生出了不轨之心。
先是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被周瑜亲自领兵镇压下来,将其斩首,并收纳了他的人马。
接着又是孙家内部祸起萧墙。
庐陵太守孙辅吃里扒外,暗通曹操。
孙权先是装傻充愣,随后看准一次机会,趁孙辅毫无防备,将其软禁了起来,又削减了他的部曲。
定武中郎将孙暠又想拿下会稽自立为王,孙权派虞翻对他晓以利害,最后总算劝退了孙暠。
后来山越发动叛乱,孙权又派兵消灭了其六千主力部队,收编了万余人马。
稳定了江东的局面之后,孙权并没有忘记为父报仇,先后三次攻打江夏,终于将黄祖击杀,还吞并了江夏很多地盘。
可以说,孙权自从统领江东到现在,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把父亲和大哥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白白葬送在自己手里。
孙权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能力有限,又年少德薄、文武平平,便虚怀若谷、广纳贤才。
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一大批优秀人才都被孙权委以重任,大家也都尽心尽力地为孙权效命。
再加上老臣张昭、儒将周瑜,这一文一武的精心辅佐,才造就了今日江东的稳定局面。
在孙权的内心之中,并不认可大哥孙策,甚至是父亲孙坚。
孙权觉得他们都太激进了,虽然落下个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美名,却早早地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他们的死,看似意外,实际上则是一种必然现象。
因为他们在有生之年创造了很多奇迹,经常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以少胜多、反败为胜,虽然他们很勇猛,也很有韬略,但更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可是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运气好,打一百次仗,就算有九十九次都有好运气,有一次坏的运气,也足以断送了他们的性命。
所以孙权的行事风格跟孙坚、孙策也是截然相反,他从来不好勇斗狠、兵行险着,只讲究脚踏实地、稳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