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大兴和白国要在五月朔进行三场比斗一事,传遍了整个永宁,继而顺着春风传遍了兴白两国。
白国的反应暂且不论。
大兴的百姓,不仅没有丝毫兴奋,反而出奇得沉默。
文斗不论,跟白国人比武,比军阵,岂能有取胜的希望?
若是输了,不知那帮夷人,又会狮子大开口,提什么要求。
这些年岁贡一加再加,最终都化成了赋税,层层剥削,压在了底层百姓身上。
仅仅是活着,仅仅是维持现状,都已经令他们不堪重负。
他们根本不敢想象,若是输了这场比试,白国再加岁贡,他们还能不能活下去。
当然,在百姓之中,也有些乐观的人,将希望放在了杨明身上。
“历代北武王都是武林高手,咱们这位北武王必定也是精通武艺,又有杨家军在,许是能胜也不一定呢!当年杨家未曾灭门的时候,夷人不就被打得根本抬不起头嘛。”
“若真是如此,这场比试倒是对大兴是福非祸,如果能赢下这场比试,大兴便可拥有自己的养马地,再过三五年,便能再拉起一支骑兵与白国抗衡,有朝一日挥军北上取回北地也大有可能啊。”
街头巷尾,总有人在讨论这件事情,大抵是喜忧参半。
而大兴朝廷的文武百官,却对此一片叫衰。
即便是大兴的武将也不例外。
他们对杨明、对龙城杨家,固然是充满了敬意。
正因如此,他们才知道,杨明和历任北武王完全不一样啊。
他别说不会武功,就连最粗浅的拳脚都不会,连个大头兵都不如啊。
那赵王世子王景听闻却是个武林高手。
二人单打独斗,生死不论,杨明根本是白白送死。
他们在文官们的压制下苦挨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盼到杨家回归,正盼着杨明可以替他们发声,把该有的军饷和军费争取回来,厉兵秣马,重整旗鼓,等待时机,反攻白国。
若是杨明死了,朝中的局面,势必又会重新回到从前,大兴的军队还会一直这样腐败糜烂下去。
他们这些武将也再无翻身的余地。
武将中一片凄然,有不少人递名帖给杨府,希望杨明回绝此战,再不济,换个人也好,哪怕是叫他们代为出战也可以啊,总好过杨明去送命啊。
而那些文官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却突然一起谴责起了杨明。
“都怪北武王年轻气盛,开罪了赵王世子和秦国公主,方才有此祸事。”
“可笑,这北武王没有死在女人肚皮上,却死在了夷人手中。”
“他一人死也就罢了,何苦连累大兴呢!”
“若是输了比斗,夷人借机狮子大开口,北武王难辞其咎!”
“若是他输了,我等便一起上书,叫圣上重重责罚北武王,以此平息白国的怒火才是上策啊。”
五月还有一个多月,永宁城便已经笼罩在一片剑拔弩张的气场中。
杨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仙子踪。
但他收到的消息,却让他有些惊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