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进入了绍定二十三年的最后一个月。
第三寒冷期的威力初步显现。
时而是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时而是碎琼乱玉般的小雪,气温一直不曾转暖过。
即便宋均拼尽全力,还是阻止不了永宁城里死亡人数节节攀升。
或是大雪压塌了房梁而死,或是泥地冻成了冰面摔死,或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冻死,或是家中断炊饿死。
据不完全统计,半个月内,永宁城内死者已达三千人。
然而在人命根本不值钱的这个乱世,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在朝廷的介入下,由官府牵头开放常平仓,各地的门阀、富商,纷纷慷慨解囊,齐心协力抗雪赈灾。
江南的人们总算熬了过来,也渐渐习惯了这样冰冷刺骨的日常。
至于这场雪灾到底牵连有多广,此时此刻在永宁城的人们暂时无暇去想象。
他们只知道,天气好转的时候,朝廷会清理官道,将城门打开,偶尔会有零星探马入城,报告各地的灾情。
无非是各州县冻死了多少人,赈灾的进展如何,可恶的流寇们趁机抢劫等等。
杨明也无暇去想那么多。
他现在只想着一件事——怎么成为那个女人的入幕之宾。
又是一年腊八节,今日天气还不错,刚过巳时,杨明就来到了设置在常平仓外的赈灾棚。
这是永宁城划定的四处赈灾棚之一,因为常平仓的存在,也成了最大的一处。
除了三司的公人负责的粥棚外,也有不少权贵富商将粥棚设在通往常平仓的路上。
杨明的目标就是其中之一。
刚下马车,他便看到一个单薄的身影,独自拖着一个麻袋从马车上下来。
他赶紧三步并做二步冲了过去,嬉皮笑脸道:“绿儿姑娘,今日还是只有你一人?可要我搭把手?”
绿儿头也不抬道:“谢杨大官人好意,不必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朝自家粥棚走去,放下大米,又转身走向马车。
瘸腿的车夫吃力地将煮粥的大锅递给她。
她双手接过架在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回来。
路上再次谢绝了来自其他公子哥示好的帮忙。
“谢郑大官人好意,不必了。”
“谢王大人好意,不必了。”
从头到尾,她就这么一句台词,这些天面无表情地念了无数遍。
杨明看在眼里,不由地越来越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