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军衔后,整个军队体系就能被清楚的划分出对应的等级。”停顿了片刻后,萧盼盼继续说道,“就拿你们秦国来说,王翦就可以直接被授予元帅的军衔。”萧盼盼拍了拍脑袋,“就是在上将之上其实还有大将和元帅,甚至大元帅的军衔。”
王翦并没有对此感到多开心,他很郁闷。
“但这个军衔一般都只会给那种开国级别的将领,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和平时期,所以就没有设立元帅和大将的军衔。不过我们开国的时候倒是颁发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军衔,另外还有一个大元帅的军衔是给教员的,但他本人拒绝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三三贴心的放出了那二十位大神的图片。
对于这位在萧盼盼口中不时出现的教员,古代的帝王将相们已经大致猜到了这个人的身份,这样的人能成为大元帅无可厚非。
所谓能开启一个时代的人,必然是会被称为大元帅的,要不然这个人用什么去塑造一个时代了?只是他们很好奇,为什么要拒绝了?
嬴政下意识地看向了尉缭,这位兢兢业业的国尉已经把军衔和军职的体系详细的记录下来,正在认真思考其能发挥的作用,嬴政很欣赏他这样主动无比的工作态度。
“军衔是要跟待遇挂钩的,它在本质上也脱离了原本的爵位系统,独立的成为了一套专属于军队的荣誉体系。很像汉朝时定下的非军功不能封侯,但这套爵位制度还是有些粗糙了,文武的荣誉体系还是分开比较好,免得被文人钻空子。”
对号入座的宋明士大夫们恨的牙痒痒。
“既然是荣誉体系,军衔的等级自然就跟功绩,资历,甚至入伍的年限都有对应,其中肯定是功绩的占比最大。如果你们自己破坏了这种评价方式,那军队的战斗力崩溃就是必然的。”
无数的皇帝和将军们无奈的一笑,这东西会不会被败坏,不是他们能彻底说了算的。
“军衔在战场上的另一大作用,是能最快的明确指挥体系的设置和划分,甚至在遇到极端情况下也可以快速的重建指挥链条。”
萧盼盼想了想,说道,“比如,部队被打散了,那他们重新聚集后该由谁指挥。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军衔了,谁军衔最高谁指挥。”
“当然这个事情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在打散的部队里有技术军官是上尉军衔,然后还有一个陆军中尉,显然这位技术军官就不可能去指挥这支部队了,术业有专攻嘛,他最多是能进入到指挥体系中去,当个参军什么的。”
古代将领们赞同的点了点头,而且通过萧盼盼这段说明,他们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军衔制度的优势。
对于各时空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从军荣院到军户制度,再到现在的军衔制度,他们纷纷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能一劳永逸抓住军权的抓手。
但这对宋以来的文官体系来说就真是要命了。
通过五代十国的混乱事实,他们好不容易以侮辱军人的方法,找到了控制刀把子的机会,现在一个未来人搞出了一系列的军事政策来提升军人的待遇,甚至荣誉感,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不过很快,他们就听见了萧盼盼提出的,更加晴天霹雳的胡说八道。
“配合上军衔制度,还应该建立军校制度。”萧盼盼指出,“特别是在和平时期,皇权如何掌控兵权向来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毕竟一个王朝不能总是重复的去开国和靖难。”
“是啊,太难了!”无数的皇帝感叹道。
至于那些开国皇帝们也是不由的一叹,军权传承对他们来说也是颇为头疼的问题。
只有朱棣的眼角下意识的颤抖了一下,有必要把我的事单独列出来说吗?
“你们的方法是用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来塑造皇权的神圣性。到了宋明时期更是出现了以文制武的手段,但这种做法天然的会降低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对控制军队的意义来说也不大,该军阀化的还是会军阀化。”
“所以在管理指挥层面上来说,最好的方法其实还是军校。以高级军士这个级别为门槛,让他们通过考试进入军校深造,毕业即是尉官,扩充自己能掌握的中下层军官的数量。”
皇帝们开始兴奋了。
“另外,那种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士兵,可以直接提拔进入军校就读。而军校的校长自然都由皇帝担任,于是军队中下级军官的遴选和提拔就最大程度的收到了皇帝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