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朱允熥宣布东征倭岛,文官们纷纷闭嘴不言。
文官们当然不是有多么好心,也不是有多么赞同,而是被朱允熥杀怕了。
如果朱允熥离开南京,又或者朱允熥死在了东洋,那文官们是非常高兴的。
至于大殿上的武官、武将,他们同样有一颗求战之心。
大军征伐,才能立下战功,才能封妻荫子。
所以这一次,除了少数人反对之外,大明的文武官员保持了高度一致——大家全都赞成朱允熥御驾亲征、荡平倭岛。
朱允熥露出欣慰的笑容,传令犒赏三军,誓师出征。
七天后,江南造船厂附近的码头,一艘艘威武霸气的战船整装待发。
数十名被抓住的倭寇被拖到码头边,刽子手举起鬼头刀,将倭寇的脑袋砍下来祭旗。
战船上的火炮轰鸣,一张张船帆纷纷拉了起来。
在船舷两侧的轮桨开始转动起来。
经过改良之后的传动系统比以前更加省力,更适合保存水手的体力。
随着轮桨启动船只,再加上风帆的助推,战船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离开码头,朝着东边的大海快速航行。
朱允熥回过头,只见一条条战船离开了码头,在海面上组成浩浩荡荡的舰队。
这些战船上,有六千精锐步卒,船上还配有四百多门船炮,数十门野战炮,还有大量的火枪和虎蹲炮。
如此凶猛的火力,别说是倭岛了,就是西方过来的大航海殖民者,也得被打的满地找牙。
不过这时候的欧洲大航海也仅仅是刚刚开始,暂时还无法抵达遥远的东方国度。
朱允熥站在甲板上看了一会,便返回船舱了。
航海,并不是那么美妙的事情。
大海之上,海风呼啸,冰冷而且无情。
随着风浪,即便是长达八十米左右的明军大型战船,也会随着风浪起伏不定。
航海的时候,周围到处都是海水,风景单调而又枯燥。
除了一些操船的专业人士,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虽然出征在外,但第二天早晨,将军们还是划着小船,聚拢到朱允熥这艘旗舰上议事。
马三保向朱允熥和在场的将军们禀告,说目前风向和水流都适合东征大军的航行。
如今三十五艘大船正扯足了风帆航行。
完美的风向,再加上轮桨的辅助划行,预计十天到十二天时间,可以抵达倭岛的西面。
马三保禀告完了之后,将军们陆续汇报了战船上的军心士气、食物和清水储备等等。
等众人都说完了,杜诲之则是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我们大军远征倭岛,等于就是孤悬海外了,如果战事僵持不下,而南京那边又发生什么变故的话……”
将军们一个个心惊肉跳,大家互相看看,心里都很不安。
朱允熥不屑的嗤笑一声:“怎么,你们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