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322章 新的驻地(第1页)

第322章 新的驻地(第1页)

渭水在秦州的支流很多,其中最有名也是最长最宽的,要数汧河。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微澜的汧河上,一排气派壮丽的大黄船鱼贯向上,引得岸边的行人频频侧目。

普通的农人只以为这是哪家世家贵胄在游玩,可懂得礼制的人,却从大黄船上的四爪金龙旗上分辨出来,这是太子殿下出行了。

只不过这个判断更让人惊讶——太子殿下不是已经将行宫安置在秦州城东了吗?

都说白龙鱼服,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什么太子殿下要突然跑出来游山玩水呢?

实际上,李恪这次出行并不是游玩,而是搬家。

不管怎么样,既然雍帝已经下令组建东宫六率,那么东宫六率的到来就已经不可避免。

在后备营军力占绝对弱势的时候,李恪自然不会傻到将自己送到东宫六率的掌握当中去。

要避开东宫六率,既要能自保,又要可以发展的地方并不多,汧河上的鹰愁涧就成了李恪的最好选择。

此地山野难行,并不适合大军行进,但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据汧河两岸环抱之处,有一处高崖,高崖上有一片开阔地带,易守难攻,十分适合李恪将此地作为老巢。

而更妙的是,李恪选择的秦州渠汧河起点,也在此地。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三面环水,一面居高的绝妙地形,临时行宫设置在此处,除非东宫六率翻脸造反,又或者雍帝明旨废太子,否则的话李恪平时居住在这里,可谓是稳如泰山。

这地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秦州田氏的良田大部分都在这周围。

因为有汧河灌溉之利,加上土地肥沃,这里是秦州难得的良田之一,李恪原本就计划中的大农庄计划,也顺势以此处为一号农庄作为起点。

说起这个大农庄计划,在遭遇粮食危机的时候李恪就有了自己掌握土地,利用后世看到的先进耕作办法来耕种。

只是之前他了解到,整个大雍王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良田都在世家大族手中,其余的小地主和自耕农只掌握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田产。

而且这些田地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贫瘠的,和世家大族的良田根本没办法比。

李恪倒是听说过不少整治耕地,将薄田养为良田的办法,可是一来他没有土地,二来也没有人手,再则所费时日太长,也得不偿失,李恪也只能将之放置。

现在却又不同,秦州田氏毕竟是四品世家,即便算不得高门大户,可良田却着实不少,光鹰愁涧附近就有良田三百多顷,其余薄田和荒地更是数倍于此。

李恪已经派了快马往陇西送信,一封给杨文锦和汪文逸,另外一封则是给凉州刺史郭元泓。

两封信的内容一样,都是让对方安置好灾民,需要粮食可以报请太子支援。

不过条件就是,要将当地无法安置消化的灾民组织起来,由太子派出去的人引导,带到雍州来垦荒。

这完全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对大家都有好处。

陇西那边有杨文锦和汪文逸,李恪相信事情不难,到时候应该会有足够的人手来建立一号农庄。

倒是郭元泓那边,李恪听彭文君说过,此人原本是邯郸荆氏的门客,而这邯郸荆氏则是岐山郡王李恢的铁杆。

据说这郭元泓能出任凉州刺史,也是走的李恢的门路。

虽然如今李恢式微,但李恪也不敢保证这郭元泓会不会遵照自己的命令行事。

就怕这人依然以李恢马首是瞻,不但对李恪的太子钧令阳奉阴违,反而从中作梗就麻烦了。

这些都还算是毕竟远的事情了,李恪现在要忙的事情多,这一号农庄的建立则是迫在眉睫。

之前的秦州田氏管理田庄的时候,用的是庄客制度,也就是从田氏派出庄头,再由庄头在当地招募游手无赖来作为骨干力量。

再用这些人来对田庄里的农户们进行高压统治,不但督促佃户生产,还对佃户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进行严酷的剥削。

此地离秦州不远,按说秦州田氏已经垮台的消息应该已经传过来了才是。

只是李恪在大黄船上看着,这一路行来百姓们都只是好奇的观望片刻,然后就继续低下头去忙着自己的农事。

“竟是毫无波澜?”

李恪心中着实纳罕,不明白这些百姓到底是麻木还是冷漠。

跟随李恪来开辟临时行宫的,自然少不了后备营,大黄船装载有限,只有李恪的一百太子禁卫和鲁恒亲领的后备营第一连两百余人。

等大黄船船队停靠在凤翔渡头,陆陆续续的下来了几百人之后,围观的百姓们终于有反应了。

“跑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