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穿越大明马皇后收拾吕氏 > 第三十六章 伤残军人的去处(第1页)

第三十六章 伤残军人的去处(第1页)

清晨,皇太孙朱雄英还在寝宫熟睡。而在朝堂之上,皇帝朱元璋早已端坐龙椅,准备开始一天的朝政。

大将军蓝玉跨步上前,恭敬地向朱元璋禀报前线的情况。他声音洪亮,带着一丝急切:“皇上,前线的伤残士兵们需要妥善安排。”

朱元璋微微皱眉,他深知战争的残酷,这些伤残士兵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心灵也同样饱受折磨。他注视着蓝玉,思考片刻后说道:“大将军,这些士兵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必须给予他们最好的关怀和照顾。”

“皇上英明。”蓝玉点头应道,“臣建议设立专门的疗养院,供伤残士兵调养身体。同时,朝廷可赐予他们丰厚的抚恤金,以保障其家人的生活。”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目光坚定地说:“不仅如此,我们还需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让他们在回归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

“皇上圣明!”蓝玉钦佩地说道,“如此一来,既可安抚士兵们的心灵,又能让他们为国家继续做出贡献。”

朱元璋站起身来,威严地环视着朝堂上的大臣们,郑重地说道:“诸位爱卿,这些伤残士兵是国家的英雄,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和温暖。”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全力支持皇帝的决策。朝堂上气氛庄重,每个人都深知这些伤残士兵的付出和牺牲,也更加明白国家的繁荣和安定离不开他们的奉献。朝堂之上,朱元璋正与群臣商议如何安置伤残退伍的老兵。他目光坚定,神情严肃,似乎心中已有定计。然而,一位官员站了出来,他声音洪亮,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您不能这么做,这会让那些老兵误会啊!”

朱元璋微微皱眉,看向那位官员,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原本以为自已的安排已经颇为周全,没想到还会有人提出异议。此时,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其他官员们也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那位官员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他稍稍挺了挺身子,继续说道:“陛下,这些老兵们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不能忽视。如果陛下的安排不能让他们满意,恐怕会让他们寒心啊!”

朱元璋沉默片刻,他思考着官员的话,心中明白这些老兵的贡献确实不可磨灭。他点了点头,示意官员继续说下去。

官员见状,胆子更大了一些,他接着说道:“陛下,我们应该给予这些老兵更多的关怀和尊重。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更要在精神上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温暖。”

朱元璋微微颔首,似乎对官员的话表示赞同。他转身对群臣说道:“诸位爱卿,这位官员所言甚是。这些老兵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随后,朱元璋与群臣们再次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安置那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伤残退伍老兵。这次会议氛围异常严肃凝重,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对这些老兵的敬意和责任感。

经过长时间激烈而深入的探讨,众人逐渐达成共识:不仅要给予这些老兵物质上的帮助,更要从精神层面去关心、尊重他们。最终,一套全面且令人满意的方案呈现在大家面前。

根据这套方案,朝廷决定拨出巨款一百万两白银,专门用于修建一个专供退伍老兵居住的聚居地。这里将配备完善的生活设施,并提供各种技能培训课程,以便让老兵们能够学习一些手工艺技能,通过自已的劳动来维持基本生计。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负责财政事务的官员站出来说道:“陛下,恕臣直言,目前国库资金紧张,实在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开支啊!前些日子您刚给群臣涨了俸禄,如今库房已所剩无几……”听到这话,朱元璋顿时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强压下心头的怒气,心想暂且将此事搁置一旁,待他日国库充盈之后再做定夺。

正当朱元璋感到焦头烂额、无计可施之时,一个身影突兀地闪现在他的脑海之中——那便是他那位机智聪颖、天赋异禀的好孙子朱雄英!朱元璋对朱雄英的智慧充满信心,深信他定能够想出应对当前困境的妙计良策。

随即,朱元璋果断派遣身旁的一名小太监速速赶往东宫,去寻觅皇太孙朱雄英。然而,这名小太监却不紧不慢地走着,仿佛时间与他无关紧要一般。待到小太监终于抵达东宫时,却发现此时的皇太孙朱雄英仍在酣然大睡。

一旁的侍女心如见状,心急如焚,急忙将朱雄英用力摇晃唤醒。要知道,若是换作其他皇子被侍女如此惊扰美梦,这位侍女恐怕早已性命难保。但朱雄英却并未过多计较这些,毕竟他早已习惯了被心如叫醒。

“皇太孙殿下,快快醒来!外面的公公传话来,让您立刻前往奉天殿,皇上有事召见,商议军国大事呢!”心如焦急地喊道。

我伸了个懒腰,缓缓地从床上坐起。像平日一样,我慢条斯理地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便朝着奉天殿走去。

进入大殿,我跪地叩头,向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行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平身吧。”站起身来,我走到朱元璋身边,他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大孙啊,如今朝廷面临一个难题,那些伤残老兵该如何安置呢?”

听到这话,我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皇爷爷,孙儿倒是有个主意。”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之光,急切地问道:“哦?快说来听听!”

我深吸一口气,接着说:“我们可以在应天城外寻找一片荒地,然后用木桩围起来,搭建一些简易的木屋供他们居住。这样一来,既能解决他们的住所问题,又不会给朝廷带来太大负担。而且,孙儿还有办法让他们自力更生,赚取钱财,不再依靠朝廷供养。如此,他们便会觉得自已并非无用之人,而是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即便我们给予他们丰厚的抚恤金,他们内心也会感到不安。”

朱元璋听后,频频颔首,表示认可。他用赞赏的眼神看着我,并继续追问道:“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赚到钱呢?”

我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陛下,其实此事甚易。近日臣新创一法,名曰‘养猪大法’。”话音刚落,朝堂之上的众官员皆惊愕不已,呆立当场。

原来,皇帝朱元璋本姓朱,而“猪”与“朱”同音,在古代封建社会,臣民们对皇帝的名讳必须极为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然而,此时的朱元璋却并未在意,反而饶有兴致地问道:“大孙啊!这所谓的‘养猪大法’究竟是何意?”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坦然,实因他深知,猪乃民间百姓日常所食之物。若连此等寻常食物都不许百姓享用,势必引发天下大乱。于是,我向朱元璋解释道:“可将公猪阉割,如此一来,其肉质更为肥美,且无腥臊之气。此外,我们还可将宫中剩余的泔水用于饲养生猪,待其长成后即可出售换钱。”

我们完全可以让那些伤势不算太过严重、并未缺胳膊少腿的伤残老兵负责这项养猪场的工作;至于其他那些身体残缺较为严重的,则可以安排些适合他们干的手工活计。朱元璋听闻此言后恍然大悟,当即便下达并执行了这条命令。

随后,我便动身前往宫外的铁匠铺子。抵达目的地后,我从怀中掏出绘制好的铁手和铁腿设计图稿,交给工匠们依样打制。待成品完成,我又乘着马车赶到了位于城外的一处老兵聚居地。

众多伤残老兵听闻皇太孙亲临此地探访,都感到格外欣喜。紧接着,我命人将满满一车的铁手铁腿搬下,并请几位御医上前为这些老兵测量尺寸。但凡尺寸合适者,便可获赠一副铁制义肢。其中有几位老兵尝试着戴上我分发的铁腿,惊喜地发现其大小极为合身;更有甚者,在装配好铁腿后竟然能够重新奔跑起来!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对我感激涕零。

不久后,老兵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养猪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老兵们也通过自已的努力,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而朱雄英发明的

"养猪大法

",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伤残老兵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定,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人们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朱雄英的聪慧和善良。

两个月后,朱雄英再次来到老兵聚居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破旧的木屋被崭新的房屋取代,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一片繁荣景象。

朱雄英走进一家铁匠铺,看到一位老兵正在打造铁器。他的手艺娴熟,制作出的物品精美无比。朱雄英不禁赞叹道:“你的技艺真是越发精湛了。”

老兵转过头,看到朱雄英,脸上露出笑容:“多亏了当年殿下的帮助,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朱雄英微笑着点点头,心中满是欣慰。他离开铁匠铺,漫步在街头,感受着这里的生机勃勃。这里的人们虽然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和坚定。

朱雄英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美好,让人民安居乐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