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历代中,就数明朝修建的寺庙最多。
儒家也认可了佛教,正在与佛教和平共处。
发展的好了,自然就想的更多。
赵策道:“臣以为,这次的事情,正好是一个契机。”
“契机?”
弘治皇帝道:“详细说说。”
赵策回道:“这些僧人中,假和尚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僧人留在大明,无异于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大明可以以此来制衡乌斯藏等地区的平稳和平。”
“另一方面,佛教确实有利于朝廷管教百姓。”
“但僧人人数过多,对于我们国朝来说,却不是一个好事。”
“陛下问臣,要如何处理此次的事情。”
“臣觉得,可以让今日论道失败的大师,带领肃清出来的假和尚们,戴罪立功。”
“为我大明再立下传道之功。”
弘治皇帝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满头雾水的看着赵策。
“你方才说我大明如今僧人过多,却还要在肃清之后,要他们继续传道?”
赵策解释说:“臣说的传道,并不是在我大明境内传道。”
“如今大明商船对外贸易,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建立中转补给站后,就必须要有管理的人。”
“陛下何不考虑一番,让僧人们到当地去传道,为我大明日后的殖民作准备?”
“此次,不就正好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机会?”
赵策的想法,其实也是从后世的书中学来的。
那些番邦人,船上都会配备着修道士。
每到一处地方,这些修道士就会四处传道。
甚至直接利用宗教去管治殖民地,让这些被殖民者,心甘情愿的被奴役。
这样的例子,只要翻开历史书,随处可见。
佛教中有不好的地方。
让老百姓们避世,消除自身的罪业,为了追求修行,而忘记责任。
但经过儒道修正后的佛教,已经被修正了不少,真能能被统治者所使用。
因此,它也并不是全然不好的。
对于那些文化和生产程度都不足的地方,利用佛教让这些人放下爪牙,无异于是上好的办法。
既然天主教之类的,可以用来管束殖民地。
那如今打开国门,正在做准备的大明,又何尝不可?
正好趁着这次佛教输掉的机会,弘治皇帝顺势提出这种办法。
把那些假和尚和寺庙中超出的人员都清出来,再和那输掉的大师们一起,打包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