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东南亚的各个片商,基本都会参照港岛的票房来决定一部片的价值。
所以一部片子在港岛不能上映或者票房不好,那外埠市场基本卖不上价。
如果你片子的质量确实很好,那不管找哪家院线,他们都会先谈买断,
制作方不同意买断,他们也会给安排档期,但分成会非常高,
一旦片子爆了,他们就会先卡场次,继续逼着制作方谈买断,
还谈不拢,他们也会先哄着制作方一起帮着宣传,排片量也会增加,
但是等电影下映,票房的分成就会被卡住,然后继续和你谈买断,
当然买断的价格也会随着票房的高低来重新给你报价,
之前有一家独立公司,因为买断价格一直没谈拢,
被卡住票房分成,制作方当时也闹到了法庭。
但这些院线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判决下来,按期支付分成。
现在5年过去了,还没有支付完成。
所以一般的制作公司都会接受买断,毕竟有的赚,还能立即拿到钱。
资金回笼给投资方,投资方继续投他们的下一部电影,就这样重复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卖的片子,版权都在三大手里的原因。
确实有能力的制作公司,三大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收编,
这就是三大背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独立制作公司的原因。
当然也有些资方有背景,比如向家的“永盛”有社团背景,三大也不好得罪。
这也是向家用了些手段才有的这个局面,往影院丢老鼠,丢蛇,丢蟑螂。
搞得这三家院线没办法才被迫同意了“向家”可以在他们的院线上映。
但即便这样,发行也只能交给三大,分成也高达60%,1000万的票房只能拿400万。
后来一些社团就有样学样,三大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主要还是因为利益。
社团拍片除了“向家”和“粉头蔡”这类正经的电影投资制作商,
还有一些社团是洗钱的,也不太在乎票房,给个午夜档随便放放就行。
要么就是被绑来强制拍片的当红演员,他们有票房号召力,院线有收入。
剩下的是专门拍咸湿片的社团,午夜场基本被这些人给包了,票房也不错。
这几类对院线来说都有利可图,所以社团拍片这个畸形的生态就这样产生了。
当然一些比较知名导演开的制作公司,比如“徐可”,三大也会给些面子,
但他们拍的片子基本都有三大的投资,毕竟知名导演票房有保障,
去年英雄本色上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几千万的票房,制作方拿不到几个钱。
吴子良抿了抿自已干裂的嘴唇,看了一眼周国宾,继续说道;
当时听说周生有社团背景,所以我当时以为上映你会。。。。
很抱歉周生,我知道这样说很冒昧,但关系到我们片子的事情,原谅我的唐突。
没关系,我理解,你说的这些我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