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乐天派就是傻吗 > 第43章 北宋名相韩琦何以是了不起的文武全才(第1页)

第43章 北宋名相韩琦何以是了不起的文武全才(第1页)

在热剧《清平乐》第一集中,宋仁宗去梁家铺子吃蜜饯时,碰上一个为梁家铺子打抱不平与恶霸对峙的年轻人。宋仁宗对他颇有好感,便建议他报官,由官府来处理。谁知,这个年轻人不领情,还说官比恶霸还狠,又把大宋皇帝骂了一顿。弄得仁宗皇帝十分不快,悻悻而归。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有名的北宋"十大名相"之一的韩琦。

他可不简单,出生于世宦之家,祖父辈身居要职,儿孙辈更显赫,自己亦"相三朝、立二帝",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荣列"大宋功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配享宋英宗庙庭。

一、进士出身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公元1008年出生于相州安阳(今河南)世宦之家。其祖父韩构曾任太子中允,知康州;父亲韩国华历任太常少卿、泉州刺史、右谏议大夫等职。

在就是多数人终点下成长的韩琦,兼之自身努力,刻苦念书,自是学富五车,才华出众,不仅有《安阳集》、《谏垣存稿》等词作文选问世,其书法亦有所成,所攻"正书"让时人点赞不已。

更为突出的是,"学霸"韩琦不仅在致仕生涯灿烂辉煌,在治军打仗戎马生涯中也是一把好手,可谓出相为将,样样了得,与写下名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同为北宋同一时期最了不起的文武全才。

仁宗天圣五年,即1027年,20岁不到的韩琦即通过科举考试,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士及第"。

不久,韩琦得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山东),由此步入仕途。

第一份工作有近三年的时间,因母亲胡氏在天圣八年去世。按制,韩琦去职回家"丁忧",守孝三年。

期满,朝廷召令韩琦回京,历任太子中允、太常丞(直集贤院)、监大藏库等职务。

因韩琦工作认真负责,于景佑元年(1034年)9月即提任为五品职务"开封府推官"。时年,韩琦仅27岁。

在这个职位干了二年多时间,韩琦又迁升四品大员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次年,转任右司谏,知谏院,当了一名权力很大的谏官。

二、片纸落去四宰执

在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刚直忠正的韩琦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尤以"敢于直谏"着称。史载其:"凡事有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念,前后七十余疏。"

也就是说,韩琦在三年时间累计上呈了七十多道弹劾官员的奏疏。

最有名的便是那道史称"片纸落去四宰执"的经典弹劾,即1038年北宋时逢天下大旱,灾民流离失所,灾异又频繁不断,而当朝宰辅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四人置若罔闻,尸位素餐。而立之年的韩琦非常气愤,便上了一道《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的谏书。宋仁宗看罢,很欣赏韩琦为民着想的诤言,当即将王随等四名宰执罢免,另启用能臣赈灾济民。

韩琦不畏权贵、刚正直言的名声不胫而走,深得百姓爱戴。

三、入川赈灾,抵御西夏

1039年,因四川出现严重的旱灾,宋仁宗便改任韩琦为益、利两路体谅安抚使赴川处置灾情,同时看看朝野上下拥护的"诤臣"韩琦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有无真才实学。

韩琦入川后,先减免灾区赋税,着手处理冗员,又将常平仓中的粮食分发灾民,同时在各地添设稠粥及时赈灾济民……

一系列果断清晰的举措让四川旱灾迅速得到有效治理,不利影响逐渐消除。蜀民曾不无感激地称他"使者之来,更生我也。"

由此,韩琦又博得"能臣"之称,遂得到宋仁宗十分看重。

康定元年,即1040年正月,西夏大举进犯延州(今陕西西安)。宋仁宗便传有军事才能的韩琦去历练历练,令他与范仲淹二人同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配合统帅夏竦抵御西夏,共守西陲。

经三年艰苦卓绝的抗击,韩琦与范仲淹在军中的名声大振,西夏兵也深惧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由此传开,时称"韩范"。

庆历三年(1043年)4月,宋夏转入"庆历议和"阶段,边关形势缓和后,宋仁宗便召令韩琦、范仲淹二人回京,同任枢密副使,会商政治改革。

四、支持"庆历新政"

范仲淹即向仁宗皇帝上呈"答手诏条陈十事"的主张,韩琦也早有这些想法,期望以此革除朝政诸多时弊,使大宋早日"强兵富民"。

韩范两人不谋而合,又联合富弼等重臣组建改革班底,迎得仁宗皇帝许可后,便着手实施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侧重于军事改革的韩琦,在当年8月奉诏宣抚陕西处置饥民起事后,又上陈"西北边防攻守四策",拟以"今当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务,请缮甲厉兵,营修都城,密定讨伐大计。"

就在韩琦等人大刀阔斧地实施朝政改革时,既得利益集团又一纸"朋党"的政治诬陷飞落在他们身上。这正是宋仁宗担心之处,在宁可信其有的误导下,宋仁宗让步妥协,便将改革派一一贬到地方。韩琦无奈之下,自请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

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不到两年,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不过,坚韧的韩琦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得以在地方历练,积蓄能量,厚积薄发,后来东山再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