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大明的穿越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第2页)

第三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第2页)

这看来便是杨文弱,杨嗣昌了!

后世关于此人十分有争议,有人说杨嗣昌是最有可能拯救大明的人;但也有人称其刻薄寡恩,只会空谈,将大明推入悬崖。

关于其的争议主要在于议和之事以及卢象升之死上面。

杨嗣昌对待建奴的态度上,整体偏向于主张议和。

察臣愚计,始终欲先平流贼,后御边烽,而御边之策,必暂缓其深入长驱,乃实图我练兵选将,使我之兵力饷力心力,不为内外两分,而后整兵出塞,声张捣巢。彼自不敢倾巢而出,越国攻人,斯亦万全隐著。——《乞发臣前后疏疏》

杨嗣昌认为暂时议和,先灭流贼,而尽可能避免两线作战。

但这显然主次不分,满清才是心腹大患,而不是流贼。

但提出这方针,还是有好处的。

这有三点好处,降低两线作战的可能性。

整顿遍地战骨、平民逃难、粮饷靡费的衰败景象。

大明当时势危兵弱、边腹交疲,和谈不失为一种缓兵之计。

不过如果角色转换,改为和义军议和,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当时的李自成实际上并没有想过真能打下北京,他不过是被时局裹挟向前,若是给他封官进爵,李自成还真有很大可能答应。

而再掉头来打建奴,那一切局势就不同了。

但可惜明朝君臣从来都没有这种想法,一个反贼,怎么能给他封侯呢!

这岂不是天下人人效法。

其二便是卢象升的问题上面。

许多人认为卢象升坚决反对议和,而杨嗣昌支持议和,双方意见不和,杨嗣昌为了夺卢象升的兵权,和高起潜一同坑死了卢象升。

首先就是关于清军第七次破关,史称戊寅之变。

当时建奴分兵两军由墙子岭、青山关毁边墙而入。

明廷派人议和失败,只能开战。

面对建奴两路大军,卢象升却是认为该分兵把守,让高起潜驻守通州。

今各镇兵马头绪纷然,若聚之一处,是谓分不分为糜军;散之各处,是谓合不合为孤旅,皆兵家所大忌者。莫若以辽东、山海、蓟、遵、通、津、宣、云、保定诸旅通盘打算,分隶微臣与总监各若干,随方援剿。其烽情兵势,则时时关会焉。总之,彼分而我亦分,彼合而我亦合。臣与监臣分而合,合而分,惟烽是视。既无孤旅之虞,又免糜军之患,有裨兵机非小也等因。——《复卢总督飞请密切军机疏》

但正是因为这点,黄台吉选择四面出击。

至涿州分兵八道,一沿山下,一沿运河。——《清太宗实录》。

卢象升准备偷袭建奴一路军队。

杨嗣昌怕他兵力不足,主动将宣、大、山西三路号称二万士兵归他统率。

但当卢象升在巩华城誓师之时,却是接到杨嗣昌揭帖,说清军已南下,要他去通州面见高起潜。

卢象升认为这是杨、高两人合伙阻止他的偷袭行动,夜不成寐。

卢象升决定孤注一掷,率兵至顺义,对清军展开袭击,先胜后败。

杨嗣昌亲自来见卢象升,双方不欢而散。

不过十日,清军一部由顺义南下,兵锋直指京城,卢象升与之交战,击退清军。

清军流散良乡、涿州,随后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涞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县,一路由定兴攻安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