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古代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 > 第37章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的烈火与德语圣经的诞生(第1页)

第37章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的烈火与德语圣经的诞生(第1页)

引言

马丁·路德,这位16世纪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家,于1483年出生于德意志埃斯勒本(Eisleben)。他的早年生涯充满了学术追求与宗教探索。曾在曼斯菲尔德、马格德堡、埃森纳赫等地学习,1501年进入莱比锡大学,次年获文学士学位,1505年又获硕士学位,期间他致力研究经院哲学。同年5月,他进入埃尔福特大学法学院,准备成为一名律师。然而,命运似乎另有安排,同年7月,他进入埃尔福特奥斯定会的隐修院当了隐修士,并于1507年领受神父职。

1508年,路德被维登堡大学(UniversityofWittenburg)聘为讲师,这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512年,他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登堡大学开设圣经学常设讲座,并兼管教会工作。这些经历不仅为他日后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让他对当时罗马天主教会的种种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赎罪券之争与《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约翰·台彻尔(JohnTetzel)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不满。赎罪券,原本是为了筹集资金修复圣彼得大教堂而发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为了罗马教廷聚敛资财的工具。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马丁·路德也不例外。

1517年10月31日(或11月1日),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这份文件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并指出教皇无权免罪,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他还指出,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赎罪券也可以赦罪免罚。这一举动迅速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同时也触怒了罗马教廷。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标志着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它不仅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还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路德在论纲中提出的观点,如“因信称义”等,成为了他日后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

二、与罗马教廷的对抗与隐居瓦特堡

随着《九十五条论纲》的广泛传播,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对抗也日益激烈。1518年8月,罗马教廷命令路德到罗马受审。然而,路德并未屈服于教廷的压力,而是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并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以挽救。他还明确指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终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1520年10月,利奥十世宣布开除路德教籍。面对这一决定,路德并未退缩,而是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他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这一举动进一步激化了路德与罗马教廷的矛盾。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了在政治上与法国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因此反对路德的改革。在帝国会议上,查理五世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然而,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开,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被萨克森选侯以拦劫绑架方式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

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路德并未停止他的宗教改革事业。相反,他利用这段时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一翻译工作不仅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还促进了德语的规范化。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如同一扇窗,打开了信仰的新天地,让信徒们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直接与上帝对话。

三、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与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信称义: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他反对罗马教会的因行称义说,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这一观点打破了罗马教会对信仰的垄断,使信徒们能够直接与上帝沟通。

简化宗教仪式:路德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他还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这些改革措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路德认为,《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他进一步指出,既然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能自主地阅读和理解《圣经》,那么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高于教权:路德强调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他主张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这一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它不仅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加强了各国王权,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还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精神文化方面,路德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它还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路德宗教改革还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四、路德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分裂

尽管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在德意志和欧洲各地迅速蔓延,但并非一帆风顺。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路德与一些支持他的中小贵族和宗教改革者产生了分歧。特别是当一些拥护路德的中小贵族以人道主义诗人胡登和骑士济金根为首发动起义时,路德明确表示反对以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

1529年,在马尔堡会谈中,路德拒绝了各方包括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这一决定导致路德与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也标志着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内部出现了分歧和分裂。尽管如此,路德宗教改革运动仍然对欧洲宗教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五、结语: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的永恒遗产

马丁·路德作为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领袖和奠基人,他的思想和行动不仅改变了欧洲宗教和政治格局,还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他的“因信称义”学说打破了罗马教会对信仰的垄断,使信徒们能够直接与上帝沟通;他的简化宗教仪式和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的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反封建的思想;他的世俗统治者权力高于教权的观点,加强了王权并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