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的第二天,计绯他们得到了几个观众的现场反馈。
很多人是在购物广场这边的摊位上直接买票的,这几个观众住在附近,散步过来的时候看到他们正在出摊,就忍不住过来聊上几句了。
“昨天我女儿买了票,非得拉上我一起去,我担心我看不懂,在里头被人笑话,不过看着看着就觉得也没那么难理解,”一个阿姨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女儿还问我九块钱的烤红薯为什么让刘浅那么受打击,我说菜市场的红薯两块五一斤,让我买九块钱不到半斤的烤红薯,不是买不起,也不是不理解做生意有成本,但就是心里头不舒服。”
“对啊,我可以买贵的东西,但我不能接受被宰了。”
“几块钱还能忍一忍,翻个十倍八倍就很坑了,”有个小姑娘道,“我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消费档次,但有时候买东西就是莫名其妙被刺了一刀,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傻乎乎地给了钱,最后只能像是刘浅这样抱怨自己贪婪放纵打肿脸充胖子了。”
“到处都是消费陷阱,有良心的商家反而活不下去,留钱留钱,他们压根不想让我们留住一分钱啊!”
“就算没有价格刺客,稍微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这物价也让人有点难受,我昨天买了几个苹果,花了十八块钱,还特意扫了三分钱的红包,就感觉大家背着我过上了好生活,只有我穷得连三分钱的红包都不放过。”
“刘浅为了一千块奖金欣喜若狂,那个楼盘销售在旁边喊房价两万一方,在现场看表演的时候就觉得太有割裂感了……”
“我们接受的教育、外界的目光和走出社会的现状就是割裂的,我亲戚经常说我花了那么多钱上大学,拿不到一万块工资就是白读了,但我实习的时候只有三千五,房租就要一千四,面试时问了一句有没有五险一金,人事说你爱干不干,少在这里挑三拣四。”
“刘浅的设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她的消费观和天价刺客之间的冲突,算不算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巨大落差,梦想被现实打败,生活让步给了生存……”
“我觉得没那么深奥,应该就是在抗议消费PUA吧。”
“那我认为……”
每个人看完一部作品的感觉都是有所差别的,趁着这个点人不多,旅行团众人认真听着观众们的讨论,顺带请他们填了一下调查问卷,也没有反驳某个人的观点。
那个跟着女儿去看话剧的阿姨还语重心长地对计绯道:“你刚出来工作,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也别太灰心,咱们好好努力,以后会好起来的。”
计绯:“?”
等阿姨离开了,华君秋才忍笑道:“师姐你演得太真了,阿姨可能觉得刘浅是你本人的经历。”
主要是他们白天摆摊卖门票、晚上登台表演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可怜,如果对娱乐圈和话剧没什么了解,对他们的印象就是一副门票卖不出去、只能街头卖艺赚吆喝的悲催样,这位阿姨就忍不住想给计绯加个油鼓个劲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位阿姨在背后替他们宣传了一番,周日场的观众席里多了不少中年人,散场的时候还在互相闲聊,像极了以前人们在茶余饭后去空地上看老式幕布电影的场景。
巡演的第三天是周一,卖出的门票没那么多,来的年轻人却有不少,计绯领着演员们谢幕的时候,有十几个人在台下小声地喊她的名字,计绯意识到这些人应该是她的粉丝,便对他们笑了笑。
这是M市的最后一场演出,工作人员搬了几张椅子上台,按照惯例设置了互动环节,感兴趣的观众可以留下来对演员提问。
粉丝很容易追着演员本身的情况来发问,工作人员担心这样会引起现场观众对计绯的反感,有意先挑了几个一看就不是粉丝的提问者,把问题的范围圈定在了话剧的本身。
其中一个观众是资深话剧迷,也认识曲襄和华君秋这两个旋天话剧团的新生代,对方就提到了这个剧本主题和旋天先锋话剧的风格不太一样。
“对比起我们的几出先锋剧,这次的本子确实更迷你和温和,算是我们的一次新的尝试吧,”曲襄道,“我相信您也看得出话剧的困境之一就是剧本,现在整个圈子的创作都是‘上不去下不来’的情况,写不出富有艺术性的顶尖剧本,又下沉不到真实的生活里,旋天话剧团这些年陆陆续续排演过不少的原创舞台,不过上座率最高的还是那些经典作品,经典长盛不衰和创作踏步不前是两回事,我们也在思考接下来的方向该怎么走。”
“你可能觉得市场化和商品化会让这门艺术贬值,但话剧比较依赖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下一场的演出,也培养不出新的受众,只能停留在自嗨的层面里,”华君秋接话道,“圈子越小就越难培养出优秀的创作者,我们作为舞台上的演员,听过太多观众表示看不懂的声音了,创作和欣赏创作之间需要互相成就,如果思想没办法互通,就没办法良性循环,所以在这场巡演实验里,我们希望观众都看得懂,然后听一听非话剧爱好者的想法,走弯路不要紧,最怕的是无路可走,我们想试试看还能有什么路可以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计绯坐在那里,认真听着大家的交流,也回答了几个表演上的问题,到后半段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粉丝提问了。
“计老师你好!”女生努力压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我本身是个话剧迷,也非常喜欢你的电影,没想到有机会在舞台上见到你,请问你是有转战到话剧领域的打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