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动作,全在一瞬间完成。
不远处的易年十分清晰的感受着千秋雪的气息。
知道现在的她已经把境界稳固在了通明初境,而那种融会贯通如臂指使的感觉,好像她已经在这个境界停留了很久很久。
境界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在境界提升后的一段时间,对修行之人来说更加重要,需要感悟、理解和适应境界带来的实力变化。
这个时间因人而异,有的人只需要几天就能完全掌握,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数月之久。
千秋雪显然就是第一类人。
从那天在湖边莫名提升到了通明境界,到今天一共也没有多久,但对于境界的了解和对自身实力的掌控,已经到达了现在她所能达到的巅峰。
易年和千秋雪不一样,从放弃修行之后,到在医馆小院里面击退花想容和丛中笑之前,一直没有考虑过修行的事情。
易年看的书多,但因为耳朵的问题,小时候读的最多的佛经,学医之后看的大多是医书,只有算是修行的那一年,看的是关于修行的书。
后来没有修行的心思,只不过,太玄经和自己可能拥有的天赋,让易年在每个关口都极为简单的渡过,没有任何的瓶颈。
没有心思,自然也就不会去感悟了解。
所以这就造成了易年虽然境界高,但是实战经验少的离谱,以及对自身实力的了解十分不清晰。
如果要是有个伙伴,有像剑十一风悠悠他们那样的成长环境,切磋实战之下,也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可青山太小,小到只有不能修行的小愚和自己,以及动都懒得动的师父,哪有那样的条件呢。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它”,易年每一次出手都是束手束脚,却又没轻没重。
很矛盾的两种情况,但就那么真实的出现在了易年的身上。
城东树林里的两次战斗,就是最好的体现。
面对四个通明的时候,本就心急如焚的易年在看见几个人的惨状之后,彻底控制不住自己,失控了。
在断崖旁救周晚的时候,出手就伤人性命,不是因为易年嗜杀,而是他根本就不了解处于那种境界的人,实力到底是什么样,能承受住什么样的攻击。
书上描述的再详细,也没有一次真切的体会来的真实。
不过那些时候都是生死边缘,易年不需要留手。
万一因为自己有所保留,让对方把自己或者保护的人杀掉,那后悔都来不及了。
易年虽然善良,但是不蠢,也不愚。
生死之间的选择,易年清楚的很。
可试比高不一样,这只是切磋比试,没需要伤人性命。
因为相对于修行,易年更喜欢行医。
作为一个医者,如果对生命失去敬畏,那就有损这个医字了。
所以才有了主动驱散射向童念瑶第二箭,以及穿云而过的第三箭的一幕。
面对极为重视的千秋雪,易年想的也是能胜就好,不必生死相向。
不过眼前的一幕,让易年的打算,变的难了一些…
喜欢归处有青山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归处有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