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宋徽宗一看烂摊子收拾不了,就将这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赵桓。
也难怪赵桓一脸的不情愿。
宋钦宗赵桓还是没有偷溜成功,因为金兵几乎已经要兵临汴梁城下。
此时弃城出逃,必然就是送菜。
逃不了,也不可能战!
赵恒一面在朝堂上应付着主战派,一面在枢密院中选人去做议和使者。
选来选去,选中了李棁。
在赵桓看来,李棁懂得变通,处事圆滑,定能劝说金人退兵,达成和议。
不得不说,这选人的角度真刁钻。
古往今来,出使四方的使者大都是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心志坚毅,最起码也得不卑不亢,最大程度上为本国谋取和平利益。
可赵桓不这么想,他无底线的想活着。
所以,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只有一个特点,胆子小好说话。
无所事事的荪歌飘在李棁身后,前往了金营。
荪歌又一次叹气,这一路上李棁除了脸色发白就是头冒虚汗。
这叫谈判?
在进入金营,感受到赫赫军威时,更是直接吓破了胆。
哆哆嗦嗦,恨不能能以头抢地。
荪歌看的止不住皱眉,这不像是来议和的,倒像是来认罪的。
一露面就摆出这样的姿态,岂不是注定就要任人拿捏,好歹淡定的周旋些时日,为各地勤王之军争取片刻时间也是好的。
必须得承认,在选人的眼光上,宋钦宗赵桓如他那个父亲别无二致,一脉相承。
一个比一个差劲,一个比一个绝望。
金人所提的要求,怕死的李棁只会哆嗦着点头。
别说据理力争了,就连多问一句都不敢。
对此,金人表示很满意,自然提出的条件也就苛刻许多。
毕竟,似大宋这般配合的敌人,也甚是少见了。
金人趁机狮子大开口,要求大宋赔偿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
尊称金帝为伯父。
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这条款一眼望去,不仅丧权,还丧失做人最基本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