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屯村在大兴安岭的南端,出村十几里就可以进入浩瀚的林海,所以也是一个物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这里驻有一个大队的士兵,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日本垦荒团”,他们在这里大肆的掠夺资源,对山林和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解放后,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恢复生态的措施,逐渐呈现出兴盛的模样。
姚蝶衣作为这里的队长,与主要是来自同一座城市的几个学校的同学们在一起。其实,在火车上的时候,她就是一个很好动的人,因此与大家基本上都是相识了。所以,这一个冬天,在好客的村民们的的帮助下,把知青点建设的非常温馨,一共四十三个男生住在两个砖混的平房里,其他的所有女生全部住在大队部腾出来的房子。两处地方不远,走路也就五分钟就能到。整个冬天,他们与其他点的同学们做的差不多都是帮助农民识字,一开春就进入垦荒劳动中。
我们的大东北,被称为“三千里江山”,这里孕育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比如后来入主中原的满族就是这里的,所以也留下了很多可供生产生活的土地。虽然经过百年多的战乱损毁,但是勤劳的当地人民仍然用双手开发建设的很好。
姚蝶衣带着同学们开始进入春耕后,就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去附近的山上转转。在大兴安岭中,还有很多连绵起伏的高山。这些山中物产丰富,但是也有猛兽出没。后来,他们得知枫树村的一个叫查头霜的知青是个中医专家,而且还专门配置了能防猛兽的药物,于是姚蝶衣亲自跑了一趟,在枫树村找到查头霜,硬是住了三天,逼着查头霜连轴转的配置了很多药物。
姚蝶衣回到五里屯后,给村里的猎户们给了一些,剩下的她都留下了,每到休息的时候,她就带着知青们上山去抓猎物。为此,他们跟一些老猎人学会了很多捕猎的本事,比如在小动物出没的地方下套子、在中小型猎物常走的山坳中挖地坑等。他们来了半年多,种地的本事没有学到多少,但是套捕猎物的能力却是有了很大增长。好在村里的干部们本来也没有指望他们能做多少农活,所以也就听之任之了。姚蝶衣对这一点很高兴,她的一张嘴本来就是能说会道,经常把村干部们哄的非常开心,所以大多数时间,她都是留下一部分同学在村子里帮着村民做一些事,另外一部分村民则到附近的山上去采摘或者捕猎。
因此,几乎每天都能从知青点传出香扑扑的味道。可是姚蝶衣更聪明,从来都不吃独食,她把炖好的肉,让同学们挨家挨户的去送一些。这样,他们与村里的关系也是越来越融洽了。
五里屯的知青没过多少时间,就愉快的玩在了一起,虽然农村的生活对他们来说还是显得枯燥而乏味,但是年轻人总是好动的,所以他们是永远不会闲下来的。除了经常上山去捕捉小猎物以外,还能在一些温润的山谷里采摘,这里的各种菌类实在是多得不得了。也不知道是农民们不晓得这些菌类能吃,还是他们没有时间去采摘,所以每次知青们都能背着十几大包的菌类回来。
他们把这些菌类清洗干净后,再把洗干净内脏的猎物炖在一起,加上姚蝶衣从枫树村的查头霜那里学到的一些粗浅的中医知识,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丢进去。水开了以后,再开始加上咸盐等调味。隔三差五的这样打牙祭,知青们对姚蝶衣更加佩服。
有的时候,知青们没有捕获了,也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这个时候往往是姚蝶衣带着女知青们把一大锅菌汤都熬好了,男知青们也偷偷的从村里早就看好的张大叔的、李大妈的、王大婶的或者刘老倔的院子里,摸上一只鸡,这些鸡都是肥嘟嘟的。知青们学这些本事很强,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抓住鸡,很可能就被村民们发现了。后来,慢慢的总结了经验,可以悄无声息的就把鸡剁了,在村口的小渠里宰杀好洗剥好,回到知青点扔进锅里,不到半小时,就可以闻到香喷喷的炖鸡味道了。
所以,自从姚蝶衣带着知青们来了以后,村里的鸡可就遭了殃。基本上隔一天,就能听到有人在满村子的呼喊:“是哪个坏蛋把我家的鸡偷吃了?连个鸡毛也不给我留下啊!”
鸡当然还是要经常偷吃的,可是鸡毛那是万万不敢留下作为证据的。
五里屯的知青们改善伙食的方法丰富,既能到山里去采摘菌类,抓捕野兔子、野山鸡等,也能无所收获时,把村民们自己养的鸡抓来下锅。他们躺在被窝里消化美味菌类、草药鸡的情形总是在不断的上演。好在这些知青们一贯手脚麻利,吃过以后把所有证据都消灭的干干净净的,每次都做的天衣无缝,还从来没有被抓住过一次。因而,即使村里的鸡都被吃光了,大家也不会想到是这些知青干的。他们想到的只能是隔壁的村子:李家坳。
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两个村子的历史来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家坳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山东一带移民过来的,五里屯的村民以河北的居多,所以因为土地等原因,这两个村子结下了仇恨,若是追究根源,那可就要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明代了。明初的时候,这里还是女真人的天下,发源于此的女真人与中原的文明相差很远,所以长期受到明王朝的打压。大明派来的官吏,以驯化野蛮民族为借口,经常采取挑拨离间的手段,暗中扶持数量较少的民族,或者暗中让他们几个较弱的部落联合起来,与宗族数量较大的部族、部落等,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明王朝则在关键的时候才出来,或者是派兵征伐“不服管教”的部落,或者是调解争端。总之是用尽各种手段,把这里的几十个少数民族政权牢牢的掌控在手心里。
后来,女真人的逐渐强大,让明王朝感到难以制服,就采取绥靖政策,给予高官等,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使得以努尔哈赤为主的几个大贵族部落,开始更加强大,直到明王朝末期时,根本控制不住了。明崇祯年间,内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东北满族人建立的“后金”政权也是不断进行侵扰,最终导致大明王朝覆灭。此时,“后金”改国号为“大清”,并且开始了征服中原的战争,得到了天下。近三百年的统治后垮台。
在明末的时候,居住在这一带的是屯军的后代,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以及云南等地的士卒。后来,一部分村子开始接受满族人的领导,并被编入了汉八旗,成为大清朝最初的几个军事集团,进攻中原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半的汉八旗调入关内,而其中的大部分主要是镇守在东北。但是,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明末屯军的后代,因为思念故土,却也回不去,更不愿意受满人的管理,时常发生对抗的事件。满族人也实行以汉人治理汉人的策略,并且也是蓄意的制造他们好几个地方的矛盾。
就这样,类似于五里屯和李家坳这样存在仇恨的村里不在少数。虽然经历了整个清朝、北洋军阀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三百多年的时间并没有消弭矛盾,反而是愈演愈烈的代代延续着。
最早的五里屯是河北的屯军地,到明末时只有几十户屯军后代了。后来,人口不断的减少中,一些从关外逃难到此的河北人就听着口音来了。从最早的屯军后代,到不断增加的居住区,人们开始垦荒种地,逐渐发达了起来后,却又被连续的征兵减少了大量人口,尤其是男丁数量急剧下降。五里屯的人很聪明,发现关内的战乱很多,就从村里选了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出了关回到河北,我们都知道河北是离山海关最近的省份了。他们回去后,就带来了更多的人。
这些人带来了比较先进的农耕种植技术,大量肥沃的土地被开发出来,而人口也不断增长。这样不断重复着稳定时期的人口暴增和战乱时期的人口减少,五里屯算是方圆百十里人烟最稠密的地方了。
李家坳早先就是一块荒芜的野地,没有名字。随着时间的变迁,后来躲避战乱的一大部分山东的难民来了以后,五里屯的人以地主自居而拒绝接纳这些人,于是他们就翻过了一座山,在这里开始了艰苦的拓荒,因为最早来的一批人中李姓的居多,所以就被称为李家坳了。最后,也逐渐的形成了人口越来越多的居住区。
这里都是乡村之地,所以农民们特有的土地观念就被带了过来,各种的争夺一代一代的越演越激烈。加上地域和宗族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两个靠的最近的村子,却成了仇恨最深的村子。当然,这也与历代的管理阶级的挑拨有着绝对的关系。后来,又随着可耕地的不断减少,为了争夺优质土地而发生的争斗更甚。这两个村子,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规模较大的械斗,也造成了人员死伤,仇恨越结越深。但是,不论是清朝统治者,还是国民党政权,以及建立了满洲国的日本人,都是乐于看到这样的争斗经常发生的,因为这样可以给他们的管理带来方便,所以历代的统治阶级根本不想调解好争斗,反而是有意的挑拨着事端,以引发争斗来从中渔利。
喜欢帅哥靓妹闹红尘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帅哥靓妹闹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