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乾坤大挪移谁发明的 > 第6章 第七次出航(第1页)

第6章 第七次出航(第1页)

朱高煦的造反,算得上是华夏历史上最为儿戏的造反行动,还远在真正行动之前几个月,就吵吵得天下皆知,而真打起来后,又是不堪一击,被好圣孙冷不丁过来围了城,就一心想着先投降了。

完全对不住他靖难头号勇将的风采,整个造反过程,就像是他爹给他画的那些大饼一样,就是玩儿。

现在皇帝虽换了,换上来的却是个更擅长军事的。所以,八月讨伐叛逆的计划,早在半年前就做好了,可说是万事俱备,只等朱高煦造反了。

朱珏隐隐觉得,正德皇帝的这次平叛的行动,不会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八成会和征讨安南黎某某的行动有点关联,但他的情报网没那么给力,只是有了个猜测,同样不能出去大嘴巴的乱说。

从离开皇宫后的两个月起,他每天就是写写书,正德要的三国演义和老朱要的明史。然后时不时的进宫给正德皇帝说说书,对正德皇帝征讨安南的计划拾缺补漏。

到了七月时,这个说书加地理研究小组又加入了个新成员——从南京赶过来的王景弘。

这人是长期作为郑和副手而存在的,之前也在南京,应该是正德听了自已上次的地理说明而召来的。

于是,朱珏越发确定了这次八月平叛会出些幺蛾子,搞不好这位替换了好圣孙的正德皇帝,就会开启自已的第一次亲征之旅。

因为乐安本就离海不远,收拾完汉王,顺路拐去海边的港口,然后绕大明一圈,直接出现在安南也不是啥怪事。这可不是他建议的,顶多做了个立体地图,给了正德皇帝一点引导而已,真正的作战计划,都是后者自已想出来的。

历史上的好圣孙,就是在登基之初做出了放弃安南的决定。原本大明占的是北越,在永乐年间,北越改为交趾,实行郡县制,算是和郑和船队下南洋相辅相成的,朱棣的本意,应该是将郑和的船队放去安南,作为一个更合适的出发地。

但由于考虑到货源充足的问题,加上安南的地方势力始终不消停,旋叛旋起,所以,郑和的船队一直留在南京,没能顾及安南。反倒是安南的明军补给日渐不足,让安南的游击队占了上风。

总之,明宣宗弃安南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但朱珏始终不理解的是,他为啥没考虑过走海路给安南那边输送补给呢?走陆路要翻山越岭,很是艰难,但走海路算得上是一马平川,郑和的船队就在南京,闲着也是闲着,没事给安南送点补给过去,很难么?

反正,这位好圣孙的思路难以揣测,华夏就这么生生丢掉了一块国土,现在能决定换皇帝次序了,朱珏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位圣孙。

王景弘加入后,提出了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可登陆的港口,另外,这次远征当以输送补给为主,安南那边主要的反抗势力是游击队,就是借地形掩护,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家伙,几次败仗,也都是镇守武将急于求成,这才被游击队抓住了破绽。与其皇帝亲征,到了地方找不到对手,不如先建立起来联系,或是换个镇守官员,继续稳扎稳打,将当地反抗势力镇压下去再说。

不得不说,王景弘是个懂兵的,他知道安南的问题不是亲征能解决的,反倒是皇帝亲征了,会因为找不到对手而发急,反而容易出现更大的纰漏。与其大炮打蚊子,不如建立起联系后,换个镇守武将更为妥帖。

至于麓川王朝,只能说是点余烬罢了。洪武朝的定边之战,已经差不多废掉了其主力,虽然时不时的还蹦跶几下,但已经没了当初雄霸中南的气势,虽是走海路更容易攻击他们,但区区麓川,也确实不值当大明的天子亲征。

得到补给的安南明军,和云南的沐晟夹击,轻易就能搞定麓川,至于其在中南半岛上折腾,那就看正德皇帝的意思了。

正德皇帝思索良久后,决定参考王景弘的意见,取消了御驾南征的决定,但提前开启郑和船队的第七次远航,今年秋天就把南京的船队派出去,一方面顺便给安南明军送补给,另一方面也把朱珏举荐的于谦给送过去,替换掉吃了败仗的王通。然后就是郑和船队的本行,洲际贸易了。

他本心是不太情愿的,想着平了汉王后,顺便坐船出海转一圈的,既能打大明的敌人们一个出其不意,也能顺便出海兜个风。但毕竟他是换了位的皇帝,不是孝宗一直娇宠着长大的,而是跟着永乐帝走过两趟漠北,多少知道点轻重的‘好圣孙’。

所以,他没有坚持出去玩的打算,而是在分析过利弊后,决定取消这次亲征。

当然,正德皇帝只是取消了南征,却没有放弃出海,这天结束了小规模会议,做出了取消南征的决定后,他突然发问道:“杨爱卿,你刚才是不是有话想说?朕看你欲言又止的模样。”

“呃……”朱珏愣了愣,他刚才是差点就脱口而出了倭国有金银的事,这个问题算是穿越者必提的了。但他这个穿越很特殊,不让随便提这事,提的话,会减十年国祚,他刚才在心里反复权衡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放弃。

毕竟有代价的,现在还没有进账,贸然用一次机会,会减少十年国祚,后面能不能找补回来,还未可知呢。却不想正德皇帝如此敏锐,竟然注意到了适才自已的失态。

“启奏陛下,臣是想说,倭国的事,臣在古书上看到,倭国盛产金银,而且那里最大的金山、银山,都在相当边境的地方,或可让郑提督先去倭国,看看能不能把这两个地方占下来,挖点金银再说?”想了想,朱珏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反正这也不是用了后世的知识,顶多算是个先知先觉,就算减少国祚,应该也能极大的缓解明末的经济危机。

“哦?还有这种事?”正德眉头一挑,继而喜上眉梢,摊开舆图道:“那正好,你来给朕指指,金山、银山是什么地方?”

郑和前面已经出过六次海,早在第一次就去过倭国。那是为了震慑对方,让他们知道一下大明的实力,以求震慑倭寇,让他们老实点。当然,永乐大帝不知道,倭国官方根本没法约束诸侯,更别提那些流浪武士了,震慑也白震慑。倒是船队路上遇到的倭寇,被狠狠地打击了一通,其作用反而远远高于震慑。

反正,舆图是早有了的。朱珏倒是没在上面看到美洲,万历时期的那个坤舆万国图,他还不确定是怎么回事。而且郑和还有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机会,会不会是派出的分舰队发现了美洲,同样无法确定。

“这里,佐渡岛上面有金山,还有本岛的尾端这里,有座巨大的银山,应该可以采几百年的那种。”朱珏喜滋滋的给正德皇帝指点金山、银山的位置,他高兴不是因为正德有意开采金、银,而是预料中的减国祚没发生,看来利用先知先觉的地理知识,不算做利用后世知识帮助大明。

“佐渡这座金山,倭国本地人还没发现,倒是石见银山,已经被发现了,但倭国的国王可能不知道,只是当地的大名,就是倭国的诸侯知道,反正那边的政治状态很乱的,臣也说不明白。”朱珏补充了两句,实在是他对倭国这段历史没啥研究,完全记不住这段倭国的战国起始时段,有过什么大事。

“照你这么说,这小小倭国,竟也能处于春秋乱世的么?”正德捏着下巴,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然后一挥手,“管他呢,等下叫来王景弘,你跟他说具体的位置,朕就不管了,让郑和打着朕的旗号去占了金山、银山便是。”

刚告退的王景弘随后被叫了回来,听说倭国还有这好处,不由大为惊叹:“原来书里还记了这等事,杨大人博闻广记,果然不愧为联登四甲的大才子,咱家受教矣。”

只是正德皇帝还没达成目的,毕竟小小倭国,占两处金山、银山,也无法满足他亲征的愿望,主要大明从未有过侵略的历史,史书上要记录着,为了金山、银山去侵占他国土地,也确实不像样,更别提还是皇帝亲征了。

安南北部,本来就是唐、宋遗留下来的固有领土,占了只能算是恢复故土,当地的反抗实力,也只是当地大族的权利野望,谈不上什么当地人反抗,正德要去亲征,除了大炮打蚊子,会为文臣们所诟病外,就没其他问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