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共113章 > 8 曹化淳 报国愚忠罔顾身(第1页)

8 曹化淳 报国愚忠罔顾身(第1页)

曹化淳大明王朝崇祯时期宦官,官至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深得朱由检的信任。

说起整个明朝被误解最深的太监,那肯就非曹化淳莫属了,曹化淳出身贫苦之家,从小就被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因为他自幼聪明伶俐,入宫后就被当做将来的司礼监太监来进行重点培养,教他学习文化,曹化淳自己也争气,凭借着而聪明好学,得到了司礼监大太监王安的赏识。

在万历后期,随着朱常洛太子的身份渐渐得到巩固,曹化淳被王安给安排到了朱常洛第五子朱由检身边,负责侍奉朱由检,尽管朱由检只是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但是由于朱常洛的儿子们大多早夭,因此,谁能顺利成年并成为储君候选人,还都尚未可知,王安给自己的亲信曹化淳安排这么一个差事,其用意不言自明,他们是在提前进行政治投资。可惜的是,王安的这项政治投资,随着朱常洛死后,由朱由校的继位暂时以失败告终。

朱由校继位后,其亲信太监魏忠贤很快就崭露头角,并开始排挤王安,最终将王安逐出皇宫并派人将其暗杀。其实,魏忠贤最早也和曹化淳一样,也都是受王安提携的亲信,只不过,后来魏忠贤为了权力利益恩将仇报,而曹化淳始终对王安心怀感激,等到魏忠贤掌权后,曹化淳因为王安一事,始终不肯跟魏忠贤一伙人同流合污,甚至表现出了与他势同水火的态度,也因此得罪了魏忠贤,被逐出京城,发配到了南京待罪。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几年后,随着朱由校驾崩,魏忠贤顿时就失去了后台,而因为朱由校并无子嗣,在“兄终弟及”的大明祖制下,朱由检继承大统,当上了皇帝,曹化淳在第一时间就,被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主子召回京城,并委以重任。曹化淳返京的消息就像是一支穿云箭一样,让朝堂上的百官立刻嗅到了一股强烈的政治信号,反对魏忠贤的千军万马自动集结,并对魏忠贤一党发起了猛烈攻击,不久魏忠贤被夺职流放,并在恐惧之下、畏罪自尽。

扳倒魏忠贤阉党一派后的前几年时间里,尽管朱由检对照顾自己长大的曹化淳十分信任,但是为了防止再度生出宦官篡权之事,他并没有给予曹化淳特别大的权利,可是在这几年时间里,朱由检把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等朝中各个党派的大臣用了一个遍,用的不顺手不说,朝堂内外的内忧外患不但没有得到抑制,反而有加速加剧的趋势,于是这才开始着手重用曹化淳,别管能不能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至少用的顺手。朱由校先是任用曹化淳掌管京城卫戍,命他负责操练京城军队的训练。后来,又任命他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只不过这时候曹化淳年岁已老,没过多久就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告病辞职返乡,曹化淳离京时,朱由检还曾手书“公清直亮”匾额赐予他,以示表彰。

曹化淳回乡闲居六年后,李自成就率领农民军攻进了北京城,朱由检上吊自尽,曹化淳听说这一消息后,在自己家乡大张旗鼓的为朱由检发丧三日,没过多久,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曹化淳又拖着老迈身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面见满清的顺治帝,即皇太极第九子“福临”,请求他妥善安葬朱由检,可能是被曹化淳的忠心感动,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为了拉拢汉人人心,顺治帝不但答应了曹化淳的请求,还恩准让他负责管理修缮维护朱由校的陵寝。

清军入关后,曹化淳又过了十几年方才病逝。在这十几年里,经常有明朝的遗老遗少们谣传谩骂,当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时候,是曹化淳主动开门迎贼的。而这些谣言的始作俑者,都是一些投靠满清的明朝官员,更可恨的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明知道真相,但还故意造谣讹传,至于他们为啥要这么做,那就只能说是人心险恶了,在大明亡国之际,他们投靠了满清,遭受了骂名和道德谴责,这是他们无法辩驳的。于是,只能采取围魏救赵的方式,再去另觅一个替罪羊,分担他们的骂名。但是,他们又找不到这么一个人,于是就编造传播了,有关曹化淳开门迎贼的谣言,让曹化淳替他们承受更多世人的口诛笔伐。

曹化淳自然知道,这帮虚伪文人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曾愤然写下一首为自己辩驳的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