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金匮要略方论序 > u003c目录u003e卷中(第2页)

u003c目录u003e卷中(第2页)

23.哕逆者,桔皮竹茹汤主之。

x桔皮竹茹汤方x桔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4.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2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26.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27.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28.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29.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0.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31.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32.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3.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34.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35.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x四逆汤方x(方见上)x桂枝汤方x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复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40.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x大承气汤方x(见痉病中)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x小承气汤方x大黄(四两)浓朴(三两,炙)枳实(大者三枚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x桃花汤方x赤石脂(一斤,一半,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4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x白头翁汤方x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x栀子豉汤方x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45.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x通脉四逆汤方x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二两,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46.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x紫参汤方x紫参(半斤)甘草(三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47.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x诃黎勒散方x诃黎勒(十枚,煨)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x附方xx《千金翼》小承气汤x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x《外台》黄芩汤x治干呕下利。

黄芩人参干姜(各二两)桂枝(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