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年秋,那是一个金风送爽、却又暗藏风云变幻的季节。辅政大臣鄂尔泰,这位与张廷玉并肩齐驱、共同辅佐雍正皇帝的股肱之臣,因病溘然长逝,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未竟的事业。他的离世,不仅让朝野上下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更悄然间打破了朝堂上原有的平衡。
鄂尔泰与张廷玉,自雍正皇帝在位时便是朝廷的两大支柱,他们一文一武,互为犄角,共同支撑着大清王朝的稳固与繁荣。然而,世事无常,鄂尔泰的突然病逝,使得原本稳固的权力格局出现了微妙的倾斜。
乾隆皇帝,这位年轻有为、雄心勃勃的帝王,对于鄂尔泰的去世,表面上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但内心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一变故,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皇权。他深知,鄂尔泰生前在朝中树大根深,党羽众多,若不及时加以整肃,恐将对自己未来的统治构成威胁。
于是,乾隆皇帝骤然发难,开始对与鄂尔泰关系密切的官员进行清查与打压。那些平日里与鄂尔泰交好的大臣们,此刻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深知,一旦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朝堂之上,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而压抑。大臣们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成为乾隆皇帝下一个打击的目标。而那些曾经与鄂尔泰有过交往的官员,更是如坐针毡,生怕一言一行被误解为对乾隆皇帝的不敬或是对鄂尔泰余党的同情。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中,整个朝廷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云所笼罩,人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揣测着乾隆皇帝的心思,试图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找到一条安全的出路。而张廷玉,这位硕果仅存的辅政大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
张廷玉,这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以其深厚的学识、稳健的政风和卓越的政绩,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望。然而,随着鄂尔泰的病逝和乾隆皇帝骤然发难,张廷玉也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对自己的不满与猜忌。
鄂尔泰的离世,不仅让朝中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让张廷玉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艰难。他深知,乾隆皇帝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人或事,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而自己作为三朝老臣,虽然功勋卓着,但也可能因此成为皇帝眼中的“眼中钉”。
在鄂尔泰入葬之后,张廷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告老还乡。他明白,此时的自己已无法再在朝中发挥太大的作用,而且继续留在朝中,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因此,他向乾隆皇帝提出了辞呈,请求允许自己回归故里,安度晚年。
在提出辞呈的同时,张廷玉也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与敬意,并恳请皇帝能够留他一条命。他深知,自己的这一请求可能有些卑微,但在生死关头,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以求得一线生机。
乾隆皇帝对于张廷玉的辞呈,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但考虑到张廷玉三朝老臣的身份和其在朝中的威望,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张廷玉得以全身而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上了平静而安逸的晚年生活。
对于朝中鄂尔泰与张廷玉两大势力的党羽,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如水,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深沉。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凝固,这两大势力盘根错节,各自为政,犹如两棵参天大树,根系交错,早已是皇帝心中难以拔除的一根刺。
皇帝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后宫的高位嫔妃,那是一群生活在权力边缘,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被权力所影响的女子。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其族人竟与鄂尔泰的余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皇帝心中暗自思量,富察氏一族,历来以忠诚着称,可如今,这忠诚似乎被权力的阴影所笼罩,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背后的深意。
然而,当皇帝的目光转向皇贵妃馨澜时,那份凝重与戒备瞬间化作了柔和与暖意。馨澜,佟佳氏一族的瑰宝,她的家族,低调而谦逊,如同那深山中的幽兰,不为世俗所染。靖国公宇麟,更是以身作则,教导子孙以礼待人,以诚处世。尤其是那调皮捣蛋的承旭,虽时常惹事生非,但在宇麟的严厉管教下,也逐渐学会了收敛与成长。
那日,阳光斜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金光闪闪,却掩盖不住靖国公府内的一场“风波”。
承旭这只不知疲倦的“小皮猴”,又在府中掀起了一场“大闹天宫”的狂欢。他像一只灵巧的小鹿,在庭院中穿梭跳跃,左冲右突,仿佛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用不完的活力,誓要将这靖国公府搅得天翻地覆。
承旭,那个总是充满好奇心与活力的孩子,又因一时顽皮,触碰了靖国公宇麟的底线,被当场捉拿归案。承旭一见宇麟那威严的身影,顿时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来。他试图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烁着无辜的光芒,向宇麟“卖萌求饶”。但宇麟可不吃这一套,他一把将承旭拎了起来,就像拎起一只调皮捣蛋的小鸡仔,毫不费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宇麟,这位一向以严谨着称的国公,面对承旭的屡教不改,终于忍无可忍,挥动手中的戒尺,一顿棍棒之下,承旭的哭声瞬间响彻云霄,仿佛连那街巷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青石板,都能感受到他那委屈而又无助的啼哭。
靖国公府,坐落在皇城根下,周围皆是皇亲国戚的府邸,与和亲王弘昼的府邸更是相距不远。这哭声,自然也引起了弘昼的注意。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这承旭,又惹事了?随即,他起身,缓步向靖国公府走去,打算亲自去看看情况。
来到靖国公府,那古朴而庄重的大门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家族的荣耀。弘昼穿过一道道雕梁画栋的走廊,脚步轻快却又不失稳重,他的心中既有对宇麟教子的好奇,也有对承旭那顽皮性格的几分了解。
步入正厅,弘昼只见宇麟端坐于上位,面色铁青,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手中的戒尺,还未完全放下,仿佛还在诉说着刚刚那场严厉的教训。而承旭,那个平日里活泼好动、满脸稚气的孩子,此刻却趴在地上,哭声渐弱,小小的身躯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惊恐与不解,仿佛不敢相信,一向疼爱自己的父亲,竟会如此动怒。
弘昼见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他缓缓上前,先是轻轻拍了拍宇麟的肩膀,以示安慰,然后轻声劝慰道:“国公啊,孩子还小,顽皮些也是正常。孩童时期,谁没有个调皮捣蛋的时候呢?再者说,承旭可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家业的,你这般狠打,万一伤了筋骨,影响了他的前程,可如何是好?”
弘昼的话语中,既有对承旭的怜爱,也有对宇麟教子方式的委婉提醒。他深知,宇麟作为一族之长,对子女的教育自然有着自己的考量与坚持,但过度的惩罚,也可能会适得其反。
宇麟听后,叹了口气,那张铁青的脸庞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疲惫与无奈。他缓缓说道:“亲王有所不知,这孩子生性顽劣,若不严加管教,将来恐难成大器。我靖国公府,世代以忠义传家,承旭作为嫡长子,更是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与使命。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这条歧路上越走越远呢?”
弘昼闻言,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宇麟的苦心。他继续劝慰道:“国公不必过于忧虑,孩子嘛,总是需要时间去成长的。我相信,承旭聪明伶俐,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定能成大器。今日之事,或许只是他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小挫折,相信经过这次教训,他会更加懂事、更加努力的。”
说着,弘昼又走到承旭身边,轻轻扶起他,温柔地擦拭着他脸上的泪水,轻声说道:“承旭啊,别哭了。你父亲是为了你好,才这么严厉地教训你的。你要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不要再顽皮了。知道吗?”
承旭听着弘昼的话,虽然还有些害怕,但眼中却渐渐露出了坚定的神色。他点了点头,小声说道:“我知道了,亲王叔叔。我以后一定会听话的,不再让父亲生气了。”
弘昼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宇麟,说道:“国公啊,你看,孩子已经懂事了。你就不要再生气了,好好跟他谈谈心吧。我相信,承旭一定会明白你的苦心的。”
宇麟看着承旭那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怒气终于完全平息。他点了点头,对弘昼说道:“亲王说得是。是我太冲动了,没有好好跟孩子沟通。以后,我一定会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这么严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