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宁夏京剧院刘京简介资料 > 第一章 概 述(第2页)

第一章 概 述(第2页)

5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实施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在实施文体下乡计划中,扶持50个农村文化活动示范点、200个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培育50个农民艺术团(队),完成900场文化活动,为每个乡镇送戏2~3场,每月为每个村放映1场电影。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宁夏京剧团充分挖掘红军长征与民族团结这两大宝贵的精神财富,策划创排现代京剧《小红军与回回娃》。春节前后,为营造节日氛围,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剧团积极组织演职人员赴企业、军营、乡村等地演出。另外,为响应自治区人民政府“百乡千场工程”,京剧团率团赴固原市所有乡镇及其他市、县、乡演出130场,有近40万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由于演出质量高、团风好、群众喜爱,固原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特向自治区文化厅发来感谢信。6月,京剧团加班加点排练将大型现代京剧《小红军与回回娃》搬上舞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赴部队、企业慰问演出20余场。组织专业人员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有两位演员进入复赛,一位演员进入决赛,获花旦组优秀表演奖。

是年,宁夏京剧团还投资近10万元添置了乐器、训练器材,让专业人员日常训练有保障。

2009年,根据宁夏“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要求,宁夏京剧团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策划创编大型新编历史京剧《秦始皇与朝那湫》。

2010年,宁夏京剧团“送戏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演出1500场,还应邀两次赴台湾演出,取得了令全国兄弟院团望其项背的佳绩。

2011年改制后,原宁夏京剧团副团长刘京任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经理,副经理刘广成、郝志英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年轻一代开始肩负发展振兴宁夏京剧事业的使命。

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银川海关、宁夏检验检疫局的鼎力支持下,宁夏京剧团承办自治区“心连心”艺术团,圆满完成全区巡回慰问演出任务,被文化部评定为全国省级重点京剧院团。

“政府补贴、院团演出、群众看戏”,“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是自治区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也是自治区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公益性活动。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宁夏演艺集团带领各文艺院团大力弘扬“文化大篷车”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为广大群众带去党的政策、带去党的关怀、带去欢声笑语。每年送戏下乡演出不少于150场,戏曲进校园150场,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幸福感,在提升农村农民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2014年开始,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安排购买公益性送戏下乡演出800场次,政府大幅度提高拨付专项资金基数,加大对宁夏演艺集团的支持力度。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展演、比赛或政府组织的重大演出活动,由自治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获奖作品及个人按自治区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不仅坚持送戏下乡,还在演出活动的剧目上下功夫。虽然都是公益演出,但观众不同,选择的剧目也不同。比如在大学演出,京剧院就会选完整的精品大戏,而面对中小学观众,就会选一些轻松有趣的小戏。为了培育年轻观众,即使是传统剧目也会藏着些新花样,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让剧目更适合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节奏,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根据宁夏各市(县)自然条件、人口分布、文化特点等,宁夏京剧院合理安排演出场次,实行“群众点单、政府送戏”菜单式服务。各市(县)文化部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提供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文艺节目,建立节目菜单,让群众“点单”,想方设法将文化惠民演出送到社会各个阶层。

2011年5月11日,宁夏京剧团正式改建为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京剧院”)。9月20日,宁夏京剧院创排的新编古代传奇京剧《萧关道》首演,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13年4月4日,第二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在北京拉开序幕,宁夏新排折子戏《女杀四门》应邀赴京参赛。

2014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宁夏京剧院一批舞台经验丰富、功底扎实的老艺术家相继退出舞台,致使宁夏京剧陷入青黄不接的局面。为了发扬“老四团”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院团领导带领全院60多名演职人员,用时两个多月投入到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的排演中,并在上级单位的帮助下,聘请中国京剧院一级导演孙桂元和中央戏剧学院田冰教授做该剧的艺术指导,圆了老一辈京剧人几十年来想把该剧搬上舞台的梦想。7月7日,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在银川连演5场。11月29日晚,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在甘肃兰州演出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获各界好评。

2015年4月,新编历史京剧《庄妃》参加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并与国家京剧院签署“帮扶结对”协议。6月,组织青年演员参加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红梅大赛,获得两银一铜的好成绩。

2016年1月10—11日,由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宁夏“文化下乡”公益演出如期在宁夏老年人服务中心、宁夏老年大学举行,国家京剧院的名角们为宁夏京剧迷献唱京剧名段,演出剧目有《龙江颂》《智取威虎山》等唱段。6月15日晚,在宁夏大剧院,宁夏京剧院新排的京剧名剧《白蛇传》闪亮登台,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赢得观众掌声无数。

12月9日,宁夏京剧院一批新秀登上宁夏大剧院舞台,上演《红灯记》等经典名段。

2017年5月,宁夏京剧院在南京参加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5月19日,排演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庄妃》,在秦淮河边紫金大戏院精彩亮相。

经两年打磨修改,京剧《庄妃》已较为纯熟,在服装与灯光方面更加华丽,增强了观赏性;音乐伴奏既保留了传统京剧元素,又巧妙融合了民族配器及现代音乐元素,优美动听、大气磅礴。此剧在中国京剧节、艺术节、戏剧节三个“国字头”大赛中都有不俗表现,一路闯关夺隘,斩获多项大奖。

8月初,京剧院《杨门女将——探谷选段》参加沪宁两地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大赛,以及艺术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专题专场演出。8月2日,宁夏京剧院京剧折子戏专场走进银川强制隔离戒毒所,演员们通过京剧表演,为戒毒人员带来一场洗涤心灵的文化大餐。9月6日,宁夏京剧院院长刘京亲自“披挂上阵”,和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寻仙”郝士鹏联袂,在宁夏大学上演传统京剧《白蛇传》。10月初,以新创排新京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参加“中国梦·宁夏情·黄河梦”——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大型公益晚会。12月19日晚,现代京剧《花漫一碗泉》在宁夏大剧院上演。

2018年2月15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宁夏京剧团演员刘京与京剧名家李胜素等联袂亮相戏曲联唱《盛世梨园美》,为全国观众精彩演绎京剧名篇《天女散花》选段。这是宁夏戏曲演员首次亮相央视春晚舞台。是年,宁夏京剧团惠民演出180场。

2019年3月18日,宁夏京剧院受中央电视台《青春戏苑》节目组的邀请,京剧《花漫一碗泉》《太真外传》《三岔口》《打焦赞》参加优秀节目录制。3月21日晚,宁夏京剧院的演员们前往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的宁夏凯晨电气集团公司,专程为远道而来的俄罗斯专家们表演京剧《霸王别姬》《状元媒》《三岔口》选段,让俄罗斯专家们又过了一把国粹京剧瘾。

4月13日至22日,宁夏京剧院接到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青春戏苑》栏目的邀请函,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参加《京韵芬芳》京剧青年演员展演。根据节目录制需要,宁夏京剧院推荐两个剧目进京参加展演,分别是青年演员袁红玉的《打焦赞》、赵明洋和马智的《三岔口》。是年,宁夏京剧院还创排京剧小戏《红色记忆》,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排了《新武松打虎》《我是戏曲传承人》。12月25日,宁夏京剧院创排演出的现代京剧《花漫一碗泉》在青铜峡影剧院上演。之后,2020年春节期间,《花漫一碗泉》剧组赴石嘴山、固原、吴忠、盐池、银川等市、县,为当地群众公益演出10场。

2020年7月10日,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0年“文化大篷车”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暨示范演出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举行。9月,京剧《花漫一碗泉》参加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基层戏剧院团网络会演。

2021年9月26日晚,《花漫一碗泉》精彩亮相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并在宁夏人民会堂演出5场。

1958年9月22日到2021年9月22日,宁夏京剧院离开北京支援边疆建设已整整63年。他们的演出有过辉煌鼎盛时期、恢复调整时期,也有过传承创新时期、体制改革时期。他们深入部队、农村、厂矿,足迹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由于广纳人才、千锤百炼,宁夏京剧院汇集了众多的京剧流派和30余名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和演奏家,如李鸣盛、王吟秋、李丽芳、郭元汾、班世超、王和霖、蔡宝华、俞鉴、殷元和、郭金光、张正武、李蓉芳、李荣安、张元奎、王天柱、刘元鹏、舒茂林等。先后培养了五批京剧艺术人才,为国家院团、部队艺术团体和全国十几个省市院团输送艺术人才200余人。他们很快成为各自团里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1981年宁夏第一届青年演员演出大会和历届专业戏剧大奖赛中,宁夏京剧团获奖最多;在1982年全区专业戏剧大奖赛中,4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在1985年全区中青年演员大奖赛中,1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在1986年全区创作剧目调演中,多人获多项集体或个人奖;在1987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中,谭少英获“架子花脸组”最佳奖;在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中,5名青年演员分获优秀奖和荧屏奖;由张晓琪担任作曲的戏曲故事《灌娘搬兵》获1995年度中国广播奖文艺戏曲类三等奖……如今,活跃于中国京剧艺术舞台上的一批京剧艺术家和后起之秀,如于魁智、李胜素、迟小秋、李佩红、朱宝光、李文琳、高彤、黄乃强等,也曾受教于晋绥平剧院及宁夏京剧团的资深戏剧家。

他们还积累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并使其获得新的艺术生命,一批现代京剧创排产生了超越艺术自身的社会影响。这些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既是宁夏京剧团文艺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剧团生存发展的动力。上演保留剧目多达140余部,使流派各异的京剧艺术在国内外舞台大放异彩。除优秀传统剧目外,新编、改编的历史剧、现代戏有《红色卫星闹天宫》《北京四十天》《红娘子》《红旗谱》《义和团》《平地风波》《爱甩辫子的姑娘》《林海雪原》《杜鹃山》《大夏春秋》《凤凰城》《三伏马天武》《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海瑞“驯”虎》等;还有移植改编剧目《芦荡火种》《夺印》《南海长城》《箭杆河边》,以及反映我区题材的剧目《六盘山》《席芨滩》《马化龙》等。

60余年的改革进程,宁夏京剧人从剧团建设、人才培养、剧目创作、剧种维护、戏曲推广等,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艺术传承和发展经验。他们以阵容强大、行当齐全、艺术高超享誉全国并在国外有一定影响,还先后培养了四批京剧艺术人才。

宁夏京剧院不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剧社保留至今的唯一成建制的、完整的专业文艺团体,也是全军在战争年代所建立的京剧团体中硕果仅存的奇葩。宁夏京剧院的发展历史,不仅是一部红色国粹可歌可泣的历史,也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及共和国建设历史画卷浓墨重彩的缩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