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啊,眼下闲着无事,再不到这敬亭山走一趟,只怕说不过去了吧?对于我来说,似乎已经不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闲暇时间太多了,整天“悲守穷庐”,都快要闷出病来了!
当务之急,最主要的事情,究竟会是什么呢?
漫无目的,四处走走?
只是,这“目的”,又从何而来呢?
关于这“目的”,以前,我和徐海韬徐大哥听从赵仲儒的建议,参加科考。那时候,我们的目的,应该就是,只要有了科举上的功名,一切都好商量,一切都好办。
只是,结果呢?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有那么几个瞬间,我甚至闪过这样的念头:朝廷下诏废除科举,也是一件好事情吧?办新式教育,学一下列强什么的,这种话语,都较为宽泛,一时看不清楚。不过,对于徐海韬来说,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吧?至少,科举都没有了,我生父自然就不可能再拿科考来要挟他了。因为,不是我不想考,而是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考试了。
那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不是也要重新掂量一番了呢?再说,在这样的一句话里,那“读书”,最主要的意思,就是所谓的圣贤书,也就是孔孟之道了。也不是说这种书不能读,而是,它们也只是书籍的一部分,甚至是极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时代在变化,在读书方面,也不能僵守老教条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有一些事情,我算是弄清楚的了。
只是,就算是弄清楚了,又能怎样呢?
在跟我交谈的时候,我父亲赵仲儒,也对我说起,对于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颇感歉疚的。只是,光是“歉疚”,又有什么用呢?知晓结果之后,再反过来看,留给徐海韬的,其实只有一次机会。是啊,那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之类的说法,毕竟只是极少数,听听就好,不可太当真。
真实的情形则是,很多的人,都是要经过好几次,甚至是几十次,才获得成功的。就像那一部“儒林外史”,那个叫范进什么的,考了二三十次,才勉强中举。当然,有些人会不以为然,觉得那不过是小说,有虚构夸张的成分。其实呢,现实中的情形,只会比小说更严峻、更无情:那些考了一辈子,一直都没能进学的童生,比比皆是。
要求某个人一考就中,那是不现实的。对此,我自然也就不会去苛求徐海韬!徐海韬再怎么说,埋头苦读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这么短的时间,要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确实是不太现实的。
或许,在这件事情上,赵仲儒也没有太大的过错?
一开始,他也不知晓,科考这件事情,会很快就走到尽头。既然不能未卜先知,我又能再多说什么呢?当然,他也曾经想过,要将我说给巡抚的侄儿。在这件事情上,他表现出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的一面。不过,最后,是昭灵妹子替代我,去走了这么一趟。如此说来,父亲在这件事情上,也不算太离谱吧?
那样的一些往事,再纠缠下去,也没多大意思了。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为当事人之一,就是到了这一刻,徐海韬就还没有露面!是啊,如果他都一笑了之了,我们再为此而相互埋怨,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因此,问题的关键,依然在于,如何尽快找到徐海韬?
这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徐海韬的态度,还真是耐人寻味了。对于他的行踪,一开始,我还是习惯于这样想:由于科考受挫,出于某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他不想来见我。只是,接下来,我的这种想法,似乎也要站不住脚了吧?
是啊,停止科考,那已经是朝廷方面的事情了。只要是对时事有所了解的人,或是跟外界有所交流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了。那么,作为当事人,徐海韬没有理由不知晓啊!
那么,既然是这样,都“大赦天下”了,他为什么还不来见我一面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此看来,一向深居简出的我,也有着坐井观天的一面?
确实,对于外面的世界,我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得直白一点,很有可能会是这样的,徐海韬在外面,另有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呢,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因此,他挤不出时间,前来见我。
这,会不会只是我在异想天开呢?
当初,对于孙公子的事情,雪儿姑娘未必就有多少了解吧?
而他们这样的一件事情,我如果不是无意之中“遇见”,又怎么敢往那些方面想象呢?
因此,一个人的认知,其实还是极为有限的。如此说来,对于那些异想天开,也不妨多一点宽容之心。
此时此刻,我的目的地,应该就是那“敬亭山”了。然而,一开始,我并不知晓,这“敬亭山”,最初倒是“昭亭山”!也就是说,与我“同名”。
当然,对此,一些人觉得,这只是某种巧合,也只是付之一笑而已。然而,对于我来说,未必就会那么简单了。至少,我会这样想,就算是巧合,那至少也说明,这样的一座山,跟我有着某种不解之缘。既然有着这样一层缘分,我再不走一趟,那就说不过去了。
这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情,其实都是为有心人而准备的。因此,某些奇思妙想,或者说是异想天开,就自有其意义。而且,你不要想着随波逐流,而是要正视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那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呼唤……
喜欢月明秋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月明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