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硕说出的话,让杨行秋不得不停下自己的论述。
霸王道杂之。
顾名思义,就是将霸道与王道综合利用的政治方针。
霸道就是使用暴力、刑法、权势等强硬手段进行统治。
王道就是使用仁义、道德、思想等怀柔政策进行管理。
曹硕引用这句名言,算是高度概括了杨行秋的观点。
王贤趁着杨行秋停止论述的间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轨德立化,优事理乱。德化者,道也,事理者,器也,道先于器,器出于道。道本而器末也。”
杨行秋听着两人的观点,开始分析起来。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这是汉宣帝刘询对太子,未来的汉元帝刘奭说过的话。
“太子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原名刘病已的刘询,在巫蛊之祸、遍游三辅、海昏被黜、霍光专政、亲临大统、族灭霍氏后。
结合自身的经历,将集管理学大成的帝王之术,用一句话说了个明白。
法家主张人性本恶论,崇尚刑名法术。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在法家的思想里,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法家认为道德观念是随着个体物质生活的提升而进步。
儒家主张人性本善论,崇尚仁义道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儒家思想主体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是“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思想主张,“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
将儒学中所蕴含的人治,王道思想与法家的法治,霸道思想相结合,并以此为手段运转庞大的行政官僚集团。
两者结合,无疑成为封建专制社会理想的政治体制理论基础,使得社会管理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
汉元帝继位后,“纯任德教”,大量启用儒生参政治国,走上了真正“独尊儒术”的道路。
结果是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使社会矛盾激化,又出现了天灾人祸、吏治败坏、外戚专权、流民四起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证明了汉宣帝刘询的高瞻远瞩和“霸王道杂之”的正确性。
至于曹硕为什么要说这番话,那就要从魏武帝曹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