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大步向前的成语 > 五(第1页)

五(第1页)

赵清明终于名正言顺地当上了陈家村的大队书记。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眼下需要考虑的,是先给自己树立起一个想给村子和村民们干实事的形象。赵清明仰脸躺在炕上,灶坑常年倒烟熏黑了的木头房梁在夜色里浮浮沉沉。墙上挂着的赵清明他爷爷闯关东时候带过来的老式发条挂钟,钟摆隐遁在黑暗里,像看不见的锤子,一锤接着一锤。有东西打黑暗里掉出来,砸在炕席上发出啪的一声,也不知道是房梁上的耗子屙的??,还是钟摆从泥草墙壁上砸下来的沾着黄沙的稻草棍。

“哎,大壮他妈,你觉着我在村里张罗弄个山菜加工厂咋样?”赵清明侧过身子,用手捅了捅已经睡下的媳妇,饶有兴致地问道。

赵清明他媳妇说:“你说个啥?”

赵清明说:“我说,我想在咱村里张罗开一个山菜加工厂,你觉着有没有得搞头?”

赵清明他媳妇说:“有个屁搞头。这大半夜的你不睡觉,说什么鬼话呢你。”说完,伸手拽了拽被子。

赵清明说:“咋就是说鬼话了。我现在是大队书记。大家信我,选我当这个书记,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不是。咋地也得给村里干点儿实在事。”

赵清明他媳妇不说话,赵清明伸手又捅了捅媳妇的后背,说:“说话呀。”

赵清明他媳妇背对着赵清明,没好气地说:“你到底是想干啥?要发春,进城找那个女人去。”

赵清明说:“发什么春。跟你说点儿正经事咋这么费劲呢。”

赵清明他媳妇听出了赵清明说话语气中的火药味。赵清明性子躁,动不动就发火,就好像一座活火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毫无征兆地爆发。王丽娟没带着钱二丫跟钱远途进城的时候,赵清明对他媳妇还能多少收敛一点儿脾气。王丽娟和钱二丫这一走,赵清明的脾气更暴了,两句话说不对付,准要动手。当然,这种暴脾气只针对他媳妇一个人。此刻,他媳妇呛了他一句话,并且从他的说话语气里听出了火药味。因为睡觉,莫名其妙挨一顿揍,不值得。虽不情愿,终究还是翻了身,脸冲着漆黑漆黑的房梁,搓了一把脸,搓走一些睡意。

赵清明他媳妇说:“你都当了这么多年书记了,也没见你给咱村里琢磨点儿实在事。今儿晚上这是哪根弦儿搭错了?”

赵清明说:“今儿白天我不是去县里开会了嘛。”

赵清明他媳妇说:“开会说啥了?人家县长叫你给村里干事情了?”

赵清明说:“县长那是多大的官,我算哪根儿葱,人家能知道我是谁了?”说完,叹了口气,又说:“这次开会,就是叫各乡各镇好好发展经济。

还在会上表扬了几个村,说他们养牛养得好,种参种得好。前街王木匠的大闺女不是前几年嫁给红石镇刘家村了嘛。就那个刘家村,早些年穷得叮当响。这回也让县里给表扬了,还弄个啥典型说话。不是,那叫个啥来着?对,叫发言。人家在山上树林子底下养河蛤蟆,都养了好几年了。听他们那个大队书记说,那河蛤蟆都卖到北京去了。”

赵清明他媳妇说:“你到底想说个啥?人家县长又没说你,又没说咱村的,你咋就想起来要弄个啥厂子了?”

赵清明说:“县长是没说我,也没说咱村。可他表扬了好几个村。都是大队书记,上边表扬别人,没表扬你,你心里能舒服了?咱们村是第一个点上电灯泡的村,多风光的事。这才几年时间,那刘家村那么穷的村子都成了先进典型,骑到咱们村头上了,我这个当书记的,脸上挂不住啊。”

赵清明他媳妇说:“咱村第一个点上灯泡的事,那是人家何天林干的,你跟着风光个啥劲。”说完觉得不妥,又说:“那你想咋地?”

赵清明说:“我刚才不是说了嘛,我琢磨着在村里弄个山菜加工厂。咱这儿山多,打开春到入秋,野菜、野蘑菇有的是。以前大家伙儿弄回来,也就是自己家吃了。弄不回来的,都烂在山上了。你看何家老三,前两年挨个村收山菜干,完了往城里倒腾,没少挣钱。城里人认这个。我琢磨着,咱村里要是弄个加工的厂子,准行。真要是弄成了,没准儿明年去县里开会,我也能胸坎儿上戴个大红花,叫县长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表扬。”

赵清明他媳妇说:“你想咋搞就咋搞吧。只要别耽误咱家种地,你想搞啥,我都管不着。”

赵清明说:“行行行,你睡你的觉吧。叫你给出出主意,瞅把你给不耐烦的。”

赵清明琢磨着在村里办厂子的事,是他当上大队书记一年后的事。两个月以后,也就是黄牛下田犁地的时候,赵清明带着赵清海,还有那个在大队当了好几年广播员的外甥李铁柱,三个人赶着两头公牛和三十七头母牛,打村子外面浩浩荡荡回来,泥尘扬得老高,哩哩啦啦能排出去一里地远。

赵清明原本是打算办一个山菜加工厂的。开生产队大会研究这事的时候,正赶上村民们忙着备耕生产。比起村里集体搞一个靠不靠谱还不一定的厂子,集中精力打理好自己家的地,吃饱了肚子,这才是头等大事。所以,那会儿没有多少人对办厂子的事情感兴趣。尤其是听说办厂子需要大家集资,更是有人公开反对,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凭啥大家伙儿拿钱,给他赵清明脸上贴金?再说,那会儿各家各户也确实没啥钱,仅有的一点儿钱,得留着买油盐酱醋,还得防着家里哪个病了,没钱治病,至少有钱买药。有人不同意办厂的事,但公开反对的毕竟只有几个人,多数人是沉默的。既然是沉默,就是没有反对。没有反对,那便当作是支持了。赵清明私下里找了几个大队干部到他家里喝酒,酒桌上就把办厂的事情给定了下来。事情到了这里,一切也都还算顺利。之后便是出去考察和看设备。

赵清明带着会计赵清海、外甥李铁柱,用生产队账上的钱,公费出去周围的几个乡镇和外县转了一大圈,又去抚顺城、沈阳城看设备。十五六天下来,原本一盆火似的办厂子的激情,被泼了冷水。且不说办厂子需要懂技术懂运营,需要有做生意头脑的人,就是买一套生产设备的钱,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村里人刚刚解决吃饭问题,裤兜和钱包比脸都干净,根本买不起生产设备。就算跟乡里借,跟别的村借,勉强把买设备的钱凑够了,盖厂房、盖厂房的人工、生产产品的前期原材料购买都得需要花钱。赵清明在心里合计着,越合计越觉得心拔凉拔凉的。三个人在沈阳城里的一家小旅店开了一间房,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三个人挤在一起,凑合睡了一晚。

说是睡一晚,其实只有赵清海和李铁柱睡着了。赵清海打呼噜,李铁柱说梦话,边说梦话还边伸胳膊踢腿,一脚正好踢在了赵清明的命根子上,疼得赵清明一只手捂着命根子,一只手使劲捶了几下床头的墙壁,捶得墙壁咚咚响。

在村里办山菜加工厂的想法算是流产了。不过赵清明他们三个人没有马上回陈家村,而是第二天一大早,赵清明就把赵清海和李铁柱叫醒,让他俩赶紧洗漱,在小旅店附近买了六个馒头三个茶叶蛋,边走边吃,去了长途汽车站,目的地是内蒙古赤峰。

前一夜,赵清明本就因为办厂子的事情睡不着,被李铁柱往命根子上踢了一脚,更是睡意全无。起身坐在靠窗的凳子上,从他出门一直背着的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军绿色挎包里摸出烟袋、卷烟纸和火柴,扯下一页卷烟纸,从烟袋里捏出细烟丝放在卷烟纸上,把卷烟纸卷成烟卷,用舌头舔了舔卷烟纸的边缘封口,划着火柴,点烟,吸烟,吐烟圈。一晚上,赵清明抽完了十一张卷烟纸,还扯了房间里挂着的阳历牌上的两张纸,也卷了烟抽,终于有了办法——厂子不办了,去内蒙古倒腾牛回来,养牛。

为啥想起来要养牛?这话还得扯到赵清明进县城开会那天。那天在会上,除了被表扬的刘家村大队书记发了言,还有几个村的大队书记也都发了言。赵清明记得,有一个村发动村民集资,买了一头公牛和十几头小母牛,不到三年时间,牛群就发展到了三十多头的规模,还有七八头肚子里已经怀上牛犊子了。赵清明琢磨着,养个牛,谁还不会养?早上把牛赶到野地里或者山坡上放,天黑前再给赶回来,不用特意去喂,它自己就找草吃了。也就是冬天需要喂草料,地里收完苞米和稻子,剩下的苞米秆子和稻草正好就给牛吃了。人工也省,只需要一个人负责到点放出去和赶回来就行。而且放牛的地点都不远,牛吃草的时候,放牛人还可以下田种地,两不耽误。这显然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事情。姑且按照一年一头牛的人工费,大牛生小牛,等小牛长大了,大牛小牛一起生……赵清明掰着手指头算了老半天,天色微亮的时候,咧嘴傻笑了几声,露出满嘴被烟熏黄了的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