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点评胡雪岩成功之道 > 第19章(第2页)

第19章(第2页)

第二是建立信誉。一个经营者良好信誉的建立,与经营者能够坚持按规矩办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常说,经营者的信誉是靠货真价实的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的老实诚信、实实在在的依约而行建立起来的。说到底,这些能够帮助建立信誉的举措实际就是照规矩办,只有规规矩矩按照大家都知道的,也是大家应该遵守的规矩办事,才能使人信服,也才能建立起信誉。没有人会相信做事不顾章法、不守规矩的人。

成功语录:做生意一定要按规矩来。

为人不存害人之心

商道即是人道,或者,至少是人道之一途,因而,经商也是做人,或者说首先要做人,做好人。虽说商场之上有商场之上的价值标准,但从终极意义上看,商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仅为商道而丢弃自己做人的根本。

人不能有害人之心,同时还应该注意,待人做事,都要想着留有余地,无理要让人,得理也不能不让人,这就是所谓“为人不可太绝”。

胡雪岩有一点

很难得,那就是,即使在完全有理由打击生意对手,且完全有条件将对手置于死地的时候,他也不肯存了害人之心放出“黑”手。

胡雪岩到苏州,到永兴盛钱庄兑换二十个元宝急用,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时兑换,还平白诬指阜康银票没有信用,使他很受了一点气。

这永兴盛钱庄本来就来路不正。原来的老板节俭起家,苦了半辈子才创下这份家业,但四十出头就病死了,留下一妻一女。现在钱庄的档手是实际上的老板,他在东家死后骗取那寡母孤女的信任,人财两得,实际上已霸占了这家钱庄。永兴盛的经营也有问题,他们贪

图重利,只有十万银子的本钱,却敢放出二十几万的银票,实际上已岌岌可危了。

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自然想狠狠整它一下。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京中票号,最大的有四家,招牌都有一个“恒”字,称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义源本来后起,但由于做生意迁就随和、肯为顾客着想,加上信用又好,而且专跟市井细民打交道,名声一下子做得很盛,连官场中都知道它的信誉,因此生意蒸蒸日上。“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击义源,于是出了一手“黑”招,他们暗中收存义源开出的银票,又放出谣言说是义源面临倒闭,终于造成挤兑风潮。钱庄主要是做兑进兑出金融周转的生意,一般不会将储户存款原封不动存放在那里,大多情况下自然是一手收进存款,一手又将这存款放出去,因此无论实力多么雄厚的钱庄、票号,都害怕储户挤兑,挤兑风潮一起,直接的后果

往往就是清盘查封,关门倒闭。

胡雪岩仿造“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实际上可以比当年“四大恒”做起来更方便也更狠。浙江与江苏有公款往来,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将海运局分摊的公款、湖州联防的军需款项、浙江解缴江苏的协饷几笔款子合起来,换成永兴盛的银票,直接交江苏藩司和粮台,由官府直接找永兴盛兑现,这样一来,永兴盛必倒无疑。而且因为要兑现的都是官款,里面还有军需款项,追究起来,还不是仅仅关门清盘的问题,很可能要让永兴盛的老板吃官司,身陷囹圄,弄不好甚至会掉脑袋。对于胡雪岩来说,这一招是借刀杀人,还可以一点痕迹都不留。

不过,胡雪岩最终还是放了永兴盛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他弃计划,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是这一手实在太狠太辣,一招既出,永兴盛绝对没有一点生路。另一个考虑则是这样做去,只不过是徒然搞垮永兴盛,自己劳而无功,得不到半点好处。等于是损人

不利己,这样的事情,胡雪岩是决不愿意做的。还有一个考虑,则是为那些储户着想。胡雪岩知道,像永兴盛这样的小钱庄,官场大老和商场大亨,一般都不会与之有太多的往来,它的储户一般都是中小商人和稍稍殷实一点的市民。这些人都是从牙缝里挤出的一点点积蓄,如果永兴盛倒闭,他们也就跟着倒了大霉了。胡雪岩不忍因泄自己一时之忿而害了永兴盛的储户。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胡雪岩为人宽仁的一面。说起来,这永兴盛既来路不正,又经营不善,实际是一个强撑住门面唬人的乱摊子,即使将他一击倒地,大约也不会有多少人同情,可能还为钱庄同业清除了一匹害群之马。即便是这样,胡雪岩还是下不得手去,足见他所说的“为人不可太绝”,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确确实实这样去做的,这其实可以看作是胡雪岩的一条为人准则。

胡雪岩强调“为人不可太绝”,当然也有他对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在起作用。胡雪岩说“将来总有见面的日子”,所以,做事情要留有余地,就主要是从生意上考虑的。做事情留有余地,也就是为将来见面留余地,事实上,也是为可能发生的生意上的合作留有余地。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样考虑也是十分必要的。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对手之间竞争过后都还会有联合的可能,因此,竞争总会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有的。生意场上有一句话,叫做“留人一条活路,等于留给自己一条财

路”,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都是有道理的。“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这是一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俗语,是说一个人做事,不能只想到自己事功的圆满,还有能为别人考虑,要能体量别人的难处,要能为别人分忧。一句话,一个人不能不想自己,也不可能不想自己,但想自己的时候也不能不想想别人。

胡雪岩帮助王有龄解决漕米解运的难题,需要松江漕帮帮忙,因为松江漕帮在上海有一家很大的通裕米行,现存十几万担大米,胡雪岩需要说动漕帮首领将这十几万担大米借垫给浙江海运局,以完成他的就地买米之计。胡雪岩以他的见识和懂“门槛”,深得浙江漕帮行辈最高的魏老头子的赏识,尊为“门外小爷”,关于请漕帮垫大米的要求也得到满口答应。

不过,从言谈当中,胡雪岩也发现漕帮此时管理具体事务的“当家人”尤五有没有说出口的难处。漕帮的难处,根子在此时朝廷已经提出的漕米由河运改海运的动议。江南苏、松、太一带向朝廷输送粮食,一直是由南起杭州,北抵京师的运河水运,所以称为漕运。负责漕运的船都是官船,分驻各地,称为漕帮。漕帮自然要靠漕运吃饭。不幸的是,黄河淤积逐年加重,有些河段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春水船如天上行”,按当时朝廷的力量,事实上已经无法治理。而运河受黄河影响,航运状况也越来越糟,天旱时节经常断流,由此,道光初年朝廷就有了漕米改海运之议,到王有龄接任浙江海运局坐办时,海运已经开始在浙江试行了。

漕米改海运,自然断了靠河运运送漕米的漕帮的生路。对于松江漕帮来说,目前正处于极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无漕可运,收人大减,帮里已经拉下很大的亏空需要填补,同时帮里弟兄的生计也要维持,另一方面,他们还在设法活动,希望朝廷取消海运,恢复河运,因此,到处打点托情,也需要大笔资金。本来那十几万大米早已定下脱货求现的原则,以敷帮内急用,如今垫付给浙江海运局,虽有差额可赚,但将来收回的仍是大米,实际上完全违背了脱货求现的宗旨,只是尤五此时碍于魏老头的面子,加上他自己也是一个“江湖上走走”的汉子,故而不愿意将难处说出口罢了。

至于胡雪岩,则决不愿意已经知道别人有难处还要装假卖糊涂。他的原则是,第一,不能只要别人帮自己的忙而不顾别人的难处,也就是“不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如果别人有难处,则宁可另想办法,也不能勉强别人。第二,要能够把别人的难处当自己的难处,知道了别人的难处,就要尽力帮

忙解决。也正是有这两个原则,胡雪岩坚持弄清了漕帮面临的艰难,并请信和向漕帮贷款,以帮助漕帮度过难关。实际上,由于漕米改海运,许多钱庄怕担风险,已经不愿意向漕帮放款了。

这就是所谓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

其实,从商务经营的眼光看,能够为别人着想,许多时候常常也是为自己的生意铺平道路的一种方式,至少客观上可以收到这种效果。比如胡雪岩能够主动为漕帮着想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就既有他个人品性在起作用,也有他作为一个生意人从生意的眼光看问题在起作用。胡雪岩知道,漕帮当家人尤五虽然宁愿克己,不谈自己的难处而爽快帮助自己,但如果自己知道别人有难处而不为别人着想,那自己就成了“半吊子”,自己与漕帮的合作,也就只此一回,再也不会有第二回了。“江湖上走走”,是没有人会愿意与那些只顾自己而不为别人着想的“半吊子”打第二次交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也确实因为胡雪岩没有做“半吊子”,他也由此与漕帮结成了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漕帮首领尤五不仅全心全意帮助王有龄解决了漕米解运的困难,甚至将自己在上海的关系悉数介绍给了胡雪岩,而胡雪岩其后的丝茶生意、军火生意,如果没有漕帮的合作与支持,几乎都是很难以成功的。从某种意义说,想想别人或为别人想想。其实客观上也就是在为自己想。

成功语录:将来总有见面的日子,要留个余地。为人不可太绝,……有理变成无理,稍微聪明的人,不肯做这样的事。

三大后盾,左右护身

左宗棠奉命调到新疆,临行前告诉雪岩,要他多多协助。雪岩对左大人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自然完全承诺下来。两人之间的交情,令人十分感动。

胡雪岩不但全力支持左大人,而且非常用心。要做到让左大人觉得,雪岩非同凡响。他这种想法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