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单机南北朝免费 > 第215章 攻城之法(第2页)

第215章 攻城之法(第2页)

不愿意折牲畜的,则授河、凉田或者秦州田。

苏泽点点头,府兵的土地问题,是苏泽和谋士们商议了很久,最后才拿出来方案。

历史上,北周实行府兵制,还有一个隐藏的前提,就是在和北齐的长期战争中,死亡了太多的男丁。

关中这个地区,从六镇之乱开始,就开始不停的战乱,等到宇文泰改革实行府兵的时候,关中的人口已经锐减。

战争就是绞肉机,秦州的叛乱还没持续一年,秦州的人口就已经减少了三成,如果战乱持续下去,史书上“百户余一,赤地千里”的景象就会发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被空了出来,而人口又少了很多,府兵授田才能执行下去。

但是苏泽在陇西郡执行府兵制度的时候,陇西郡就没有这么多的土地。

苏泽很清楚,折冲府制度,要和授田制度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果只是建立折冲府,命令士兵农闲的时候去训练,这是增加士兵的负担。

没有授田制度,士兵是不可能为了你拼命的。

因为苏泽行军迅速,秦州叛乱没有席卷陇西郡,陇西的人口损失没有历史上那么大。

陇西高原的土地也稀少贫瘠,拿不出那么多授田的土地。

所以最后苏泽用的就是刚刚苏亮的方案。

授田不足的,用授予牲口来代替。

牲口就是劳动力,马牛羊骆驼,这对于农户来说就是重要的资产。

如果也不愿意要牲口的,苏泽就动员他们去河州凉州,或者许诺他们秦州的土地。

河州凉州地广人稀,苏泽正在开发河湟谷地和敦煌以南的平原,这些地方还有足够的土地可以授田。

但是根据陇西郡的报告,虽然做了很多动员工作,但是大部分百姓不愿意授予外州的土地。

这也是正常的,农民都是安土重迁的。

这是一种根源于农民本性中的不安全感。

在穿越前,苏泽还不能理解农民对于土地的执着,但是现在他能理解了。

这是一种根植于血脉中,对于饥荒的恐惧感。

《大明王朝》中的改稻为桑,抛却了层层贪官污吏的盘剥,如果就从这件事上来说,为什么百姓还是不同意?

按理说,将粮食改种成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用这些收益来购买粮食,这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这个模型在现代人看来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土地产出粮食,就是产量低一点,税赋高一点,但是家里有粮食就饿不死人。

可如果改稻为桑,种植的桑树没办法吃的,这等于将粮食安全全部寄望别人,对于农民来说,就等于就身家性命寄托给别人。

如果商人运不来粮食怎么办?

如果粮食涨价怎么办?

如果改稻为桑的丝绸卖不出去怎么办?

还不如种粮食踏实,好歹能活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