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礼,都坐吧。”文士说着,直去堂前,坐于其中。
文士名叫崔彦佑,官拜左丞相,朝廷委派的提督经略使,督办淮南道官案,提督各州军务,追剿贼人。
右侧的人,则是陛下指派的内监,随行督办。
张子诚领兵打下蕲州之后,消息就被传回了京城,原本是下令淮南道刺史,以及防御使通力合作,追剿贼人。
可命令还没下达,紧接着就传来各地纷纷失陷,短短的时间,贼人就已是攻陷了两州十余县。
监察司这个时候也传回了消息,乱军爆发的原因已是查明,乃是大水冲垮了河堤,这些人被指派去修补,忍受不了压迫,杀官造反。
而这河堤,是去年修建的,花了大笔的银子,可还不到一年,就被冲垮,其间的种种,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还爆出了西边旱灾的消息,这么大的旱灾,居然被压了下来,朝廷全然不知。
陛下看着手里的消息,龙颜大怒,下令严惩这些贪官污吏。
淮南道处,由于事关重大,委派左丞相崔彦佑督办,加封提督经略使。
“郑雍,你还有何话可说?”崔彦佑落下响木,开口问道。
“事已至此,我无话可说。”郑雍回道。
此人便是淮南道刺史,身后便是各级官员。
此案牵连太多,不过考虑过后,崔彦佑只是下令将刺史府的人拿下,其他人秋后算账。
若是尽数拿下,人心不稳,只会对乱军有利。
“这么说,那几千条人命,可是你来认?”崔彦佑问道。
“你不是知道了吗?何须再问?”郑雍回道。
“大胆,枉你还自诩天子门生,几千条人命,在你眼里,难道就如此不值一提?”崔彦佑怒道。
后者则是不说话。
“押下去,择日送往京城,由陛下发落。”无奈,崔彦佑只得将几人收押。
郑雍此人他也知道,出身郑家旁支,自小天资聪颖,及冠之年便是崭露头角,名声在外,得郑家看中。
而后高中,入朝为官,仕途顺畅,可不知为何,多年之后,调离了京城,做了刺史,此后再无耳闻,直至今日。
不过,他也知道,刺史虽是身居高位,却是明升暗降,此后再无入朝可能。
且说几人被押下,崔彦佑便是召集众人议事。
“诸府之兵马,如今在何处了?”崔彦佑率先问道。
“回禀大人,行军司马魏大人领五千人,驻守黄州,参将王德功,领四千人在定远,庐州、寿州、光州的兵马尽数调走,扬州诸府兵马未动。”手下回道。
“胡闹,谁让他把兵马调走的?”崔彦佑闻言大怒,如此一来,三州之地,贼人岂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是杨大人的命令。”手下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