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说清楚是为了大队的发展,上面应该会批准的。而且,建了虾塘后还得有个冷库,这样可以保鲜还能增值。”
“确实,没有冷库怎么行呢?虾塘产出,冷库保存,能赚更多钱。”
“我猜从明年开始,渔业会有大变化。物价已经在涨了,明后年可能会涨得更厉害。”
“昨天我在供销社买东西,于经理说今年很多商品都要涨价。”张洪梅主任补充道。
“没错,物价会越来越频繁地上涨,速度也会加快。水产品的价格尤其会大幅上升,到时候渔民的日子就好过了。”
“你认为水产品能涨多少?”
“明年可能只是小涨,但到后年,涨幅估计会超过一倍。”
“真能涨那么多?”曹贺明惊讶地说。
“还不止呢,可能会翻两番,至少也是一倍半的涨幅。”
“到了八五年,水产品就没有固定价了,全部随行就市,所以价格自然会上涨很多。那些岛国人提前到这里建虾塘,肯定是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消息。”
曹书记点头:“这确实是个机遇。除了虾塘和冷库,我们还有什么机会呢?”
“如果水产品价格上涨,渔民的收入也会增加,从几十元一船变成几百甚至上千元。这会导致更多人投身捕捞业。”
“就像六仗沟那样,现在从事渔业的人口不到总数的七分之一,但以后肯定会增加,需要更多的渔船和渔网。”
“那我们大队开个造船厂怎么样?”
“造船厂技术要求太高,风险太大,不合适。”
“那建个织网厂呢?用机器织网,效率高得多。”
“这倒是可以考虑。人工织网太慢,买台机器织网,既快又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曹书记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既能利用当地优势,又能带动经济发展。
“去哪儿能买到机器呢?”
“要是进口机器买不到,咱们国内也有织鱼网的机器,鹿城就有这样的工厂。”
陈汉良想起几年前看过一则新闻,提到鹿城有一家渔业机械厂,在1965年就已经研发出了电动渔网机。
这种机器一天能织出四十万个网结,相当于四十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那还是二十年前的技术水平,现在这个企业的渔网机性能肯定有了很大的提升。
“鹿城!一台电动渔网机要多少钱呢?”
“这我就不清楚了,你们得自己去打听一下。”
“你提到渔网机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们确实要好好考虑一下。”
既然提了建议,如果大队真的开设了渔网机厂,他自己也不能没有好处。
毕竟,提出主意也是需要回报的。
如果是普通人随口一说也就罢了,但涉及大队的事就不能这么简单。
想到这里,陈汉良决定不能只当旁观者。他不想看到别人赚钱而自己什么也没有。
由于午饭时间较早,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就吃完了饭。
陈汉良先送走了大队的干部,然后是大壮和二狗,还有二柱与二牛。
林美娟去了服装厂工作,陈汉良则带着陈妮儿回到他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