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李清照丈夫 > 江山留与后人愁(第2页)

江山留与后人愁(第2页)

刘秀乃是力挽狂澜的东汉开国皇帝,正是她《咏史》诗中说的“两汉本继绍”,高宗赵构呢,可能绍宋?

没有刘秀,又何来严光?

高宗还没能收复江山,就惦记着做功成身退的隐者渔翁了,岂不丢脸?

跟着一个这样的皇帝东奔西跑,哪里还有颜面俯仰天地祖宗,李清照自问没有“不肯过江东”的勇气,唯有掩面含羞,“特地通宵过钓台”了。

不知道赵构有没有听说过这首诗,若是听闻,羞也不羞?

想来众多逃亡臣子肯定是听说过的,也必然是被刺痛了的,但又不愿承认,便宁可排揎易安居士不是在咏史,而是在发牢骚了。

若是能把“至今思项羽”说成是讽刺赵明诚之作,给赵明诚冠一个宵遁之罪,再为李清照加一个改嫁之名,那就可以完全无视这几首诗的咏史价值和讽刺意味,而打伙儿嘲笑起一个孤苦无依的寡妇来了。

这毕竟是一个男性的世界。

李清照来到金华后,弃舟登岸,投奔赵明诚之妹,卜居酒坊巷陈氏第。

请注意,“陈氏第”是个街道名,不是很多文章里说的什么姓陈的人家。这就好比国内有很多街道叫“高尔基路”“斯大林路”,也并不代表就住进俄国人家里了。

这位前小姑子与李清照的关系向来不错,此前赵明诚逝于建康,李清照便是将大批金石托付给了妹婿。然而洪州失陷,金石尽失。李清照的心里大概也未必没有一点儿怨尤吧?

但如今《金石录》整理完成,连《金石录后序》都写完了,这一页也就彻底翻篇儿了。于是李清照再次前来投奔。

赵家妹妹对李清照也颇为照顾,令她“释舟楫而见轩窗,意颇适然”,甚至排列赌具,写起《打马图经》来,看来是重新找到了麻将搭子,兴致颇好。

这也让我再次认定,李清照改嫁一事为讹传。不然,此时李清照刚刚离婚,可怎么好意思转个身又去投奔前小姑子,赵家妹妹会用什么脸色对她?

同时,这也是我相信《金石录后序》落款应为“绍兴二年”

的理由,因为《金石录》未完,李清照是没心思另起炉灶写什么《打马图经》的。

李清照在金华重新开始了社交活动,不但凑齐了一桌麻将,还经常应邀与名媛贵妇们游湖,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游船,是李清照自小喜爱的活动。然而从“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到“轻解罗衣,独上兰舟”,再到如今“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物是人非,多少春秋?

此时的李清照,历经离乱之苦,饱含家国之痛。开篇“风住尘香花已尽”意象无限,写出风雨过后,落红成阵,劫后余生的苍凉尽现纸上,季节背景与情绪氛围都表现无遗,意味无穷。

“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顶一万句,饱含国破家亡之痛,千言万语,欲说无从,如今在友人的劝说下乘舟遣兴,泛游双溪,却问这小小的船儿,又怎能载得动无限愁情?

李白、李煜、李清照并称“词家三李”,他们三位都喜欢将“愁”与“水”联系起来:

李白率先赋予了“愁”字以形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则给了它具体的意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到了李清照这里,无形无色的愁怨不但有了体积,更有了重量,竟是连船也载不动它了。这比喻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李清照在金华待的时间并不久,活动却很丰富,不仅有人约赌,有人同游,还会和女伴一起登临南朝名胜“八咏楼”,凭高眺远,又留下了一首千古名句,开朗雄俊,无半点儿脂粉气: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原名元畅楼,南朝沈约任太守时,曾重修此楼,并写下总题为《八咏》的八首诗于壁,故于宋太宗年间更名八咏楼。

李清照登楼即景,口占一绝,虽然起得平平,但是第二句平地高楼,警句惊人,“江山留与后人愁”,简直震聋发聩,写尽千古登临的共同感慨,可以随时随地用在任何一个名胜古迹前,足以与“秦时明月汉时关”相媲美。

倒是后面两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虽然气势阔大,但是袭自诗僧贯休的“一剑霜寒十四州”,也并不算特别。

可惜的是,这句诗虽然也算名句,但是流行度远远配不上它的卓越性,尚未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可能是因为中学课本没有选用的缘故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