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李清照最美的十首词 > 改嫁风波(第2页)

改嫁风波(第2页)

因此,早自宋元起,这封信的真伪便一直为史家质疑,以为是伪造之书,至少是经过窜改的。即使是真的,个中叙述也有歧义。书中说:“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

这是说因为弟弟被张汝舟诈欺,遂劝说姐姐委身下嫁。然而,张汝舟拿来的“官文书”到底是什么呢?有说是离婚判决书,但是先后过程显然不对。

联系同时期李清照正为了赵明诚“颁金通敌”的传言百般设法,我有个猜想:会不会是张汝舟拿了一张冤案文书来对李清照威胁利诱,李清照不从,遂反过来告发他“妄增举数”以脱身。而帮助她雪冤的人,正是綦崇礼。

况且,綦崇礼是赵明诚的表哥,如果李清照真的改嫁并入狱,有何颜面求助?但若是张汝舟为贪财而强逼李清照成婚,作为赵明诚的表兄才无法坐视,必须施以援手。

更何况,这期间李清照还一直在撰写《金石录》,回忆着自己与赵明诚之间的点点滴滴。试问,她怎会一边与张汝舟相恋、闪婚再闪离,一边思念亡夫并写下刻骨相思?

最后,遭逢乱世的这段时间,不利于赵李夫妻的传言也未免太多了些,先是赵明诚纳妾冷落正妻,再是说他“缒城宵遁”

做了弃城逃兵,直到赵明诚病故,还要传出“玉壶颁金”的谣言,如今干脆将目光转向其亡妻,说李清照折节改嫁,还被新丈夫家暴,闹上公堂。

这一连串的谣言攻势,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黑化阴谋,起初可能针对的是江宁知府这个敏感位置,后来则是因为“不肯过江东”“两汉本继绍”等诗让朝廷官员们觉得脸疼,于是组团对李清照穷追猛打,如此制造的一系列传言,能有几分可信呢?

由于理学兴于宋代,以至于后人有种误会,觉得宋代是个理法森严的时代,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理学只是宋代学术论坛的一种声音,虽然响遏层云,却并非独霸天下。

比如理学人士对于寡妇改嫁极其反对,然而改嫁现象在宋朝十分常见,根本算不上什么失节大事。

真宗朝时,两位宰相张贤齐和向敏中同时看中了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争风吃醋把官司都打到了天子面前;范仲淹的母亲曾带着他改嫁,连儿子的姓都改了,后来小范功成名就才重新认祖归宗;王安石最心爱的长子死后,儿媳妇嫁给了宋英宗赵曙次子赵颢,一嫁为贵妇,再嫁做王妃,成就堪比戴安娜;还有南宋大词人陆游与唐婉被母亲棒打鸳鸯,唐婉一转身就改嫁给了皇氏宗亲赵士程,身份比陆游还高……高呼理学口号“存天理灭人欲”,把守寡看成天大事,以终生清苦换取一块贞节牌坊的理想,是清朝对儒教扭曲极化的结果,与孔孟之道没有半点儿关系。

而且,宋朝法律是保护离异妻子的财产的,离婚手续也非常文明理性。

古时候的和离书,又叫“放妻书”,试看一篇范文:……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于时年月日谨立除书。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史记·乐毅列传》)。一对男女能做夫妻,毕竟有缘,不能与子偕老,是谓无分,何需争执是非对错?因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彼此祝福就好。

也有的和离书,会写清财产分配,或是丈夫对妻子的赡养义务。但最终态度,都是对于前伴侣的殷切祝福:“自别已后,愿妻再嫁,富贵得高,夫主不再侵凌论理,一似如鱼得水,任自波游……”

李清照不满张汝舟,离婚就好,何必上告?所以我猜测,她告发张汝舟,是因为受到威胁诬陷,也是“颁金”谣言的后续故事,而绝非什么妻告夫。

还有一个不算证据的辅证,“改嫁”风波发生于1132年秋。

1130年,金军封降臣刘豫为大齐皇帝,将黄河以南归其统治,以大名府为首都,改年号阜昌。1132年,迁都至开封。

刘豫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还大肆挖掘坟墓,掘开北宋诸先帝陵寝盗宝。消息传至临安,闻者无不掩面。

宋高宗再也坐不住了,欲派人前往金国探望徽钦二帝,并与金谈论议和事。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去,只有韩肖胄英勇请命,胡松年为其副手。

李清照为此写下一首长诗赞颂二位义举,慷慨激烈,英气洒然:

上枢密韩公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帝宿主打断手脚,收为后宫。第二个世界阴暗反派被白莲宿主捆绑...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