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气口置于机头下方,既保留了原有机身结构的优势,又解决了雷达安装难题。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平衡点。”
许宁拿起纸笔,迅速勾勒出一张简易图纸,一边画一边解释他的设计理念。
“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进气道原有的长度,仅调整机头部分来实现优化。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雷达罩设计成锥形,使其成为进气系统的一部分,从而预先压缩空气,提升整体进气效率。”
他之所以详尽地阐述这些细节,并非出于炫耀之心,而是因为系统提供的设计方案首先需要设定一个特定的锥角。
只有确定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计算出最佳进气道设计。
不同锥角所带来的设计结果差异巨大,而许宁并不清楚哪一个最适合歼7战斗机。
通常这类决策依赖于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曾经只是从事基础工作的他而言,这无疑是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宁打算尝试多种方案,通过模拟分析每种配置下歼7的表现,逐步筛选出最理想的选择。
尽管这项任务繁琐,但大部分步骤较为常规,可交由团队成员完成,他自己则专注于核心难题的解决。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未来更高效地利用系统打下了基础。
“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负担减轻了不少,而且许多部件可以直接沿用现有设计。”老魏赞同地说,用力地拍了一下手掌以示支持,“许宁,下一步怎么走?我们完全听你的安排。”
正当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研究室门开了,四位新面孔加入了这场会议。
其中一人是许宁的室友黄宏章,他好奇地询问:“你们是在做研究吗?”
其实,黄宏章是特意来找许宁的。自从研究以来,他就注意到好友对战斗机设计的热情,虽然起初并未太在意。
但今早看到许宁那轻松自信的模样后,内心不由得生起了几分好奇。
他想看看这段时间里,许宁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没错,这是上头布置的任务,我们得认真对待。”许宁边回答边继续完善手中的草图,准备向同伴们介绍即将开展的工作。
毕竟,《航空器设计》这项研究不仅分高,还关系到最后成绩的好坏,尤其是答辩环节,会有学院内的多位专家参与评审。
这些导师通常也是之前负责免试研究生面试的考官,从面试到研究开始,时间间隔不过一个月左右。
因此,所有想要进一步深造的组员都知道,这门研究需要全力以赴。
四位组员将他们的工具和书籍放在附近的一张桌子上后,领头的黄宏章向许宁走去,问道:“你们现在做到哪一步了?”
“我们刚选定了设计方案,还早着呢。”许宁头也没抬,回答道。
他对黄宏章并不在意,也没有把他当作什么重要人物。他们正在讨论的设计前期工作并不需要保密,更何况,对方是否能够理解还是一个问题。
然而,唐紫薇却对逐渐靠近的黄宏章保持高度警觉,她悄悄挪动脚步,巧妙地挡住了通往桌子的通道。尽管通道狭小,黄宏章几次尝试都没能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