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孟姜女传奇的作者王冬妮的简介 > 第十九章 一路风霜一路情(第1页)

第十九章 一路风霜一路情(第1页)

风雪当真来了,纷纷扬扬飘了一夜,山林又一片亮白,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古庙的檐顶上,厚厚的积雪如一张蓬松的棉被,严实地盖在了屋顶。落在院子里的雪花覆盖在石桌、石凳上,草垛上,柴堆上,还有篱笆墙上,塑成了一个精彩的雪世界。

“姐姐,您来看,院子里多了一只白骆驼。”小五拉着孟姜女,开心地指着院子里被雪覆盖的一堆柴垛。那一起一伏的雪垛,还真像极了骆驼的驼峰。乍一看,就像是一头伏在地上的壮实的骆驼,等着主人来驾驭。

古庙旁的那棵大松树,被大雪压弯了腰,枝条上的松针已变成一根根洁白的银针,拽着树枝往下坠,似乎再也承受不住更多的压力,再来一阵轻风或者再来一只落脚的鸟儿,树枝就面临戛然断裂。

风雪过后,似乎一切都宁静了起来,阳光尚未挣脱集云的束缚,把东边的云层照得透亮,仿佛正用一种无穷尽的力量,去撕开一道乌云的口子,让阳光能舒坦自如地照射在这片银装大地上。

孟姜女望着远方出神,茫茫雪地,不知哪是来路,哪是去路。

纵然抱着一颗炙热的心,却依然被风雪冻阻此处动荡不得。风雪又起,范郎的寒衣却还在包袱之中,这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始终没能在风雪之前找到范郎,他该用什么来御寒?辽西的北风啊,你可要轻点吹,别吹翻了范郎的营蓬,那是他在寒夜里唯一的温暖。营蓬里的炭火啊,再燃得旺些吧,好温暖范郎的身子,范郎的心。

一阵嘚嘚的马蹄声打破了古庙的宁静,远处的马背上,一名男子疾驰而来,身后扬起一串飞雪。

那人看见正站在庙门前的孟姜女和小五,便喜上眉梢,翻身下马,来到孟姜女面前,施了一个军礼,道:“小姐,将军寻您多时,可把您给寻到了!”

孟姜女瞪眼打量,这小生在哪见过,哦,终于想起来了,那是李伯将军身边的卫兵道元,因他总是在将军的鞍前马后,所以那几日常听到将军叫唤这个名字。

原来,孟姜女寻夫心切,急于启程,只身上路,李伯将军一直很担心她在路上会遇到什么不测,遂在他料理好家事,安顿好父母,招待了一番乡亲之后,就随后出发渔阳。他本身也有军务在身,但行进的路上,他派人暗中搜寻孟姜女的行迹,确认她的安全。这几日他们也遭风雪阻路,无法前行,落脚在渔阳郊外的一处村堡。他们得到消息,说有一位年轻女子,被风雪冻僵在古厝,后被丐帮所救,现正居于山下的古庙修养,于是便派了道元来探探实情。

“将军!”孟姜女不由得捏了捏手中的令牌,不想离开李家庄多日,将军还记挂自己的安危。

来客惊动了老帮主,老帮主一看是个军人,不知有何贵干,得知来意之后,才把道元请进庙去,斟了一碗热茶,让他暖暖身子。大伙儿围着一个火炉子坐下,聊起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孟姜女心存感激,她让道元转告将军,将军有心了,那浊河岸上,多亏了将军给的令牌,才得以人马都过了河去。前些日子又多亏丐帮相救,幸免于雪难,近日身子已养得差不多,不差几日,待风雪暂缓,又可以前行了,请将军勿念。

说完孟姜女又掏出令牌,让道元把令牌还给将军。她说,令牌是将军的身份所在,将军要事在身,切不可因妇人一人之需,乱了行军的纪律。

道元有点为难,将军只让他来打探孟姜女的下落,可没有让他带回令牌去。

正在他犹豫的间隙,屋外有人推门而进:“谁说要收回令牌了,我就是令牌。”语尽人现,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家大将军,李伯。

他显然是趁大家伙闲聊之际,在屋外偷听了好一阵。他扬起的浓眉下,写满了喜悦,冻得紫红的脸上,却绽着笑意。

“孟大小姐,寻你寻得好苦,您是骑了两匹快马不成,为何没几天你就走得没个影了,我们一路上打探,好不容易在这里碰上你了。怎样,这一路上可好啊?”李将军这是明知故问,方才他在门外已经把事情听清一二了,却还故意问上一句“一路可好?”。

孟姜女从火炉旁起身,打开手臂,迈了迈步子,对将军说:“承蒙将军关怀,看,我挺好的,待大雪缓缓,我又可以动身了。”

坐在一旁的老帮主示意小五挪了挪位置,他想,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贵客是一个接一个!这位被称作将军的年轻人,人高面俊,一身正气傲然写在他的一言一行上,哎,真像是年轻时的自己啊!

将军打量了一番老帮主,顿时觉得他是一个深沉,有故事的“老乞丐”,故谦卑地对着老帮主作了一军礼,方才坐下。小五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双手呈递给将军。老帮主又让小五去屏风后面取来一盒珍藏许久的榛果,榛果放在竹板上,置于火炉上方,很快,受热的榛果就噼里啪啦地裂开了口子,老帮主招呼着大家趁热享用。将军摸了一颗榛果,去了皮,丢进嘴里,嚼得入神,他又呷了一口热茶,扬眼望着孟姜女说:“雪停后,你就跟着我走吧!”

一时间,偌大的寺庙突然安静了下来,空气中只有炭盆里“噼哩哩”的榛子烧裂的声音。

没有人接将军的话。

“她是我李家的恩人,若不是她,我年迈的父母或许早就命归于那昏暗的床榻之上,若不是她,我年纪轻轻的妹妹早就做了河伯的新娘,葬送于冰冷的浊河洪流……”将军面对着老帮主,似乎想和老帮主解释点什么,但似乎又解释不尽,解释不彻底。

他又对着孟姜女说:“你放心,你寻你的夫君,我行我的军务,我只是想顺路护你,护你一段周全。”

他似乎害怕被大家误会,更担心孟姜女会有负担,故想解释个清楚。

“这一路马乱兵慌,刁民甚多,加上天气恶劣,你一个人走就不如和将军一起走。”还是老帮主打破了这宁静。

这几日,他正想物色个人能陪孟姜女前往辽西去,既然这将军有心,又和孟姜女有这么一道渊源,那让孟姜女和他一起前行也是个难得周全的好办法。看得出这将军对孟姜女有恩,也有情,老帮主一辈子单身,这男女之事,他却一眼能看穿。叹只叹,多少人一往情深,另一方却心有所属,两个人,像两条平行的河流,可以一起前行,但却无法交融在一起。

孟姜女没有说话,但心头却“蹭蹭”乱作一团,她明知将军的好意,却不堪受领。这一路上,她承受多少人的惠泽与照顾,但将军的关怀,却似乎和常人有所不一样。他那深邃的眸子,总是映着自己的身影,不须言语,却道尽了比天辽阔,比海深远的情意。

奈何孟姜女早已把心托付给了范杞梁,无论生死,无论聚散,她的心中只此一人,心门闭合,万般情意再无法撼动,她生是范郎的妻,死是范郎的魂,别无出路,别无选择。

只是想想将军一向对自己尊重,不曾勉强。眼看就要到辽西了,奈何这狂风暴雪阻拦去路,若是自己一意孤行,决意独行,下次再被风雪阻在哪处荒郊野外,怕是不会有第二个丐帮弟子来救她了。这几千里的漫漫长路踉跄而来,危难时节定有贵人相帮,这才一路至此。按自己与李家的交情,就把将军当做兄长,结伴前往辽西,想来也无什么不妥。最重要的是,自己再无更多的选择,时间不等人,风雪不等人,尽快找到范郎,才是根本目的。

孟姜女终于点头答应随将军一同前往辽西。

话说这秦始皇亲政以后,还有一个特别的喜好,就是定期巡视疆土,所到之处立功授碑,想以此震慑四方,扬威天下。所巡之处,都要大动干戈,建造专门的豪华行宫,这样一来,本身就空虚的劳力,又要腾一部分去建行宫,造成了大量劳力、财力的浪费。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命各地为自己的巡查路线开道,把狭窄的山路拓宽,把蜿蜒的道路填直、填平,在中原和北方活生生建起了纵横几千里的秦直道。秦直道连接着各大郡县,有效地减少了各地来往的时间和距离,也便捷了朝廷对各郡县的管理和监督。但是开山铺路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田地无人耕种,无论是郡县还是乡村,多数只剩下老弱妇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各地行宫的建设更是雪上加霜,秦始皇的行宫设计缜密,用材和施工都非常讲究,当地的官员为了迎合他的需求,只能尽可能地搜刮民脂民膏,把行宫建得富丽堂皇,迎接始皇的到来。

此时正值始皇东巡之际,那座北倚燕山,南望渤海,一眼望不到边的行宫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正面临最后的竣工收尾工程。这座行宫的规模宏大,有一峰压水,三面清波的优越地理位置,行宫选址由秦始皇钦点的方士根据阴阳八卦严格选定,没有半点含糊。行宫的设计和细节,参照了当时六国的宫殿设计,雕栏石柱,红纹砖,祥云瓦,每一根梁柱,每一扇窗门都甚是讲究。就是这么讲究的一座声势浩大的行宫工程,要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完成,这给老百姓多少压力与疾苦。筑长城、修驰道、挖灵渠,这些宏大的工程带来的是夫离子散的疾苦,六国纷乱,男人多死于战火,六国一统,男人殉命于大兴土木,一代始皇,何曾了解过苍生的疾苦,何曾怜惜过百姓的痛楚。

因距离秦始皇东巡时间紧迫,遂蒙恬将军命李伯从渔阳调度一批军队前往协助行宫最后的竣工。李伯自知秦始皇奢行无度,他未曾进过咸阳宫,但却传说那咸阳的皇宫巍峨宏大,富丽堂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其奢华无所不用其极。皇宫奢华倒也罢了,就为了自己的一趟东巡,倾国之力,建这样浩大的工程。

为人臣子,只有服从,始皇的决定,就连身边的重臣也不敢妄议一二,更不用说一个无名将卒了。

李伯的几百人马刚走出渔阳城不久,就被大雪围困,只好就地驻扎,等风雪略平再起身。这一路赶来,他一直让道元打听孟姜女的下落,生怕她在这风雪严寒的独行途中有什么闪失。此时能寻到孟姜女,并顺路护她一程,也算了却自己的一番心意。

风雪止,艳阳出,两三天的功夫,积雪已被融化一二。

孟姜女带着老帮主谆谆嘱托上路了,还是她的那匹白马飞狐,范郎的寒衣驮在马背。为了掩人耳目,方便路途行进,她易了装扮,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俊俏的军中男子。

潇潇寒风在耳畔飞驰而过,寒冻如刺,逆风而行,齿门发出咯噔噔的寒颤声。马背上的孟姜女借着身体里积蓄的热血,挥动马鞭,一时间,众马奔腾,人和马呵出的热气在空气中形成一道道白色的雾气,在晨曦中泛着光芒,那倔强的气流最终与晨雾汇集,消逝在身后的原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