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史前生存记好看吗 > 第101章 砖窑(第2页)

第101章 砖窑(第2页)

做砖胚时将模具放在操作平台上,盒子底下放上垫板,用绳弓切割一块土坯,双手将土坯抓在手上高高举起,用力砸入模具里面,或者用木锤使劲砸实,再用绳弓将模具表面多余的土坯割掉,把垫板与模具一同运到盛放生砖的木板上整齐摆放,再用右手将模具侧面的锁扣解开,松开夹板,取出模具,这样生砖就算是做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它自然风干。

风干的过程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好在这段时间不需要怎么看护,防止暴晒就行,这段时间里还能再做更多的砖胚,所以也不算浪费时间。

等到晾干之后,就需要放到窑里进行烧制了,这一步有些困难,即便是有烧窑和炼铁的经验,也不适合用来烧制砖块。因为要大批量烧制,需要建造更大的窑。

结合后世的经验,张洪决定在山坡附近,先掏一个窑洞出来,等第一批砖烧好之后,可以用这些砖,再砌成地面上专门用来烧砖瓦的窑出来。

掏好的窑,深约3米,高2米5,为了让窑里充分燃烧,还在顶部用竹筒打了几个烟囱,用来排气。

晾晒好的砖胚,按照一定的位置进行摆放,缝隙之间用煤炭给填充起来。一次可以烧制三万块砖,装窑一次基本上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装窑完成后要将窑门、天窗、地窗密封,窑门修成灶台的样子,里面有火塘,有观察窗。

烧制的时候,前两天用低温文火缓慢加热,防止升温过快发生裂口。第三天温度达到后,开始加旺火煅烧,并通过观察窗查看颜色变化,这样连续高温煅烧三天后就不用添加煤炭了,烧制到第七天后用泥浆把天窗、地窗和窑门封死,把窑顶水槽中装满水,用铁钎从水槽里往窑内扦插,让水槽里的水缓慢流入窑内,达到在无氧条件下降温的效果。待窑内冷却结束,即可打开窑门将烧制好的砖瓦取出。

这样做好的砖,颜色发青,很是坚硬,硬度上跟石头也差不多。

第一批的3万块砖,很快就派上了用场:用来建造一座更大的砖窑。

新建造的砖窑,从天空往下看,是一个圆角矩形的样子,长20米,宽5米,在正面,每隔5米还开了一个小门,用来运送砖块和燃料。

整个砖窑高3米左右,内部也用砖块和石头隔成了一个个的小房间,可以分别对放在房间里的砖块进行煅烧。

顶部比较难处理,张洪知道用穹顶的方式,可以很稳固。

限于技术的不足,在建造穹顶一开始时,砖窑里面就开始分隔,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建造一堵墙,不仅用来支撑顶部,还能将整个砖窑的空间给隔开,合理利用。这样顶部的拱形屋顶,跨度就没有那么大,只有一米多一些,这样,连续几个拱形相互连接,就形成了整个砖窑的顶部。每间燃烧室也修好了烟囱,从顶部穿出,用来排出烟气。

为了保持砖窑墙体的稳定和减少内部温度的散失,张洪还让人在砖窑外侧堆了很多泥土,跟砖窑顶部齐平,只留几个观察窗和添料口,另外就是每间燃烧室留上一道门。

修建好的砖窑,有4个大的煅烧室,靠近里面,是堆放砖胚和燃料的地方,往外走,是一堵临时的墙,墙上有开窗,用来填放燃料和观察,再往外,就是砖窑的门。

这样的砖窑,一次性能烧出大概15万块的砖,而持续的时间,只需要3-5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取土开始算,到最终砖被搬出来,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最耗费时间的,就是制作砖胚的过程。

有了砖,瓦也要制作。

制作瓦片,要比制作砖块更麻烦一些。

瓦片是有弧度的,这样才能让雨水顺着瓦片形成的沟槽流下来,防止屋顶漏水。一开始,族人用手搓出来的瓦片,弧度总是不统一,哪怕是同一个人做出来的瓦片,两块之间都会有一些差别。

后来张洪回想到,制作瓦片需要用到类似木桶的工具。

部落的木桶是由一块块带有带弧度的木板捆扎到一起做成的,在制作瓦片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样的工具。

将发好的泥土揉平,放在一个长约2米1、宽40厘米、厚3厘米的木框中,然后用木锤反复捶打,捶打完成后用绳弓每隔30厘米切开;接着拿出构成一个木桶的7块带有一定弧度的木板,将切开的泥板覆盖在木板上,让泥板与木板结合紧密。等到泥板阴干,就能得到相同弧度的瓦胚了。

由于这个木桶的半径固定,所以构成木桶的木板,能够大量生产且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这种瓦片,还需要有盖瓦和屋脊上的脊瓦,为了固定瓦片不至于因为刮风下雨掉下来,还需要在有些瓦片上面进行打孔,方便后面用铁钉将瓦片固定在屋檐下面的房梁上。

这些瓦片煅烧起来跟砖一样,都需要慢慢地升温,到第三天才能加大火力温度。

新式砖窑很快就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砖瓦。

喜欢史前部落生存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史前部落生存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