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见刘玄笑意不止,微微摇头叹道:
“陛下,孙权称帝一事老臣已然知晓。”
“那不知相父对孙权称帝一事是如何看待,朕应当如何?”刘玄出言询问。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孙权早有自立为帝之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正式登临帝位,虽显鲁莽,然此番行为也是孙权笃定我大汉不会在此时兴兵伐吴,才敢有此举动。”
“臣兄诸葛瑾昨日已到长安,他向吾言明孙权之意。”
刘玄一时来了兴趣:“哦?诸葛瑾来了?不知孙权那厮心里打着什么算盘?”
诸葛亮缓缓言明:
“孙权欲与我大汉歃血盟誓,承诺共同剿灭曹魏,平分天下。曹魏覆灭后,徐州、豫州、幽州、青州归东吴,并州,凉州、冀州、兖州归于我蜀汉,司州则以函谷关为界,东边归吴,西边归蜀。”
刘玄闻言又忍不住朗声发笑:
“哈哈哈,这孙权还真是打着一手好算盘,不说其能想出二分天下之举有多离谱,亘古未闻,就是他那二分天下之策,当中人口众多、富庶繁华之地多被他东吴纳入囊中,真当朕是三岁孩童不成?”
“况且凉州,司州以西,今都已是我大汉领土,他孙权到底有什么脸替朕划分?”
诸葛亮微微躬身:“陛下圣明,孙权此举实乃无稽之谈,孙权既想借我大汉之力对抗曹魏,又想在东吴建国的关键节点让我等不要与他为难,将矛头对准曹魏。”
刘玄点点头:“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陛下,依臣看来,曹魏强大,我大汉不如暂施缓兵之计,可先遣使赴吴,暂时贺其称帝,孙权极好面子,如此一来,在曹魏覆灭以前,两家联盟将牢不可破。”
“今我大汉坐拥关中,凉州、益州,只需稳固发展两三年时间,我大汉的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到那时,陛下点将发兵东进函谷,再让孙权与之配合,覆灭曹魏以后,我大汉再以讨贼名义,转头攻伐东吴,如此天下则尽归大汉。”
刘玄闻言低头沉思,诸葛亮不愧是战略大家,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当下局势于己有利的最好决定,又能同时将未来的方向设定清晰。
依诸葛亮所言,的确是就目前来说对大汉最好的战略规划。
但刘玄身为后世之人,与孙权结盟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孙权小儿竟然觊觎帝位,刘玄怎么会让他舒心的如愿?
况且刘玄对于曹丕的性格也是颇有了解,其志绝不在于偏安一隅,孙权本就是曹丕敕封的吴王,如今贸然称帝,想必曹丕也恼火无比。
虽为敌手,大汉一口一个曹贼的叫着,但后世来的刘玄不得不承认,曹丕得帝位是合理合法的。
想到这里刘玄心头有了主意,神色转历,开口言道:
“相父,孙权此贼逆天命而行,汉室虽衰,然正统尚在,朕岂容他如此僭越?朕欲修书一封,严词斥责,令其速废帝号,向朕称臣。”
闻言,诸葛亮皱眉劝阻道:
“陛下,此举恐激孙权之怒,致东吴与我大汉即刻兵戎相见,当下之局,曹魏犹如芒刺在背,若与东吴交恶,他们两家若是联盟,大汉两线受敌,于我大汉颇为不利啊……”
刘玄沉声道:“相父,朕乃大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只能有一个帝王,孙权此举,分明是对朕与大汉的公然冒犯!朕若不表明态度,天下人岂不以为朕可欺?”
“到那时,三帝存世,天下之人皆认为大汉气数已尽,还会有多少英雄豪杰愿意来投奔于朕?”
“再者,相父认为吴魏会联合到一起,共同伐汉,朕觉得相父自可不必忧虑此事,曹丕若得知孙权称帝,定比朕更加恼怒。”
“孙权若要不听劝阻,朕不介意和曹丕达成默契,先灭了孙权!再来解决我和他的恩怨。”
刘玄在屋内踱步,接着言道:
“而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魏吴两家联合,我大汉北路战场坐拥潼关武关,有文正、四叔、仁贵等猛将,中路战场有元敬和马岱稳如泰山,南线战场陈到老将军和姜伯约防守自然也无忧,朕何惧魏吴联合?”
姜维在一月前被刘玄封为江州太守,配合陈到驻守大汉的南大门。
诸葛亮见刘玄决心已定,面露难色,然其不是曹操,亦知天子之威不可轻拂,当下微微叹息,拱手道:
“陛下圣意已决,老臣自当遵命,然仍望陛下三思其中利害,莫要使局势失控。”
刘玄神色稍缓,微笑道:“相父放心,朕也非莽撞之人,虽欲斥责孙权,然亦会留有余地,只望他能知难而退,莫言逆天行事,朕修书之后,相父可再斟酌字句。”
言罢,刘玄重新坐于案前,提笔蘸墨,沉思片刻后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