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全诗 > 第五章 家乡风俗(第1页)

第五章 家乡风俗(第1页)

风俗是一种传统,

一种习惯,

更是一种文化。

风俗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却约定俗成,

被人们普遍认可,

也自觉自愿地接受。

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风俗,

寄托着庄户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和向往,

反映了庄户人与大自然锲而不舍、顽强抗争的信念,

也蕴含着庄户人面对丰收、

节日的种种喜悦与激情,

更折射出三千年的西周灿烂文明,在家乡这块发祥地上的历史传承

和深远影响。

做满月

老家农村,娃娃生下来三十天叫满月。满月一过,产妇和娃娃就能出屋了,俗称“出窝”,对产妇和小娃娃的许多禁忌由此解除。

给小娃娃做满月是喜事,也是大事。如果小娃娃是隔代人、孙子辈,当爷和当婆的就更是喜上眉稍,如果用欢天喜地、举家欢庆来形容给小娃娃过满月的情景,可谓恰如其分。

20世纪50年代,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给男娃娃过满月一般都扑腾得大,而给女娃娃过满月,阵势要小一些。

那时候,农村女人生娃娃多多少少是一道坎。乡下医疗条件差,生娃娃没有人到医院去接生,在村子里请一个有经验的老娃婆帮忙接生就不错了。一旦摊上了难产或者大出血,对于产妇来说无疑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关中农村生娃娃最大的期盼,莫过于娃娃能够顺产。如果娃娃顺产,当爷和当婆的会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打发儿子去亲家家里报平安,好让亲家一家人放下心。从这个时候起,娃娃的爷、婆、外爷、外婆,就要开始准备给娃娃过满月的事情了。

外爷外婆需要准备一床小被子,一件小斗篷,从头到脚的新帽子、新衣服、新肚兜、新鞋子、新项圈等。如果生的是男娃娃,帽子必须是虎头帽,鞋子是虎头鞋,还要精心缝制一个黄色的布老虎,象征着娃娃从生下来就虎头虎脑、虎虎生风。

到了快过满月的时候,当爷和当婆的早早就筹备上了,提前杀猪割肉、买油买菜、割豆腐、打散酒,通知亲朋好友、告知街坊四邻,邀请大家在娃娃满月这一天到家里喝喜酒。到了满月这一天,亲朋好友、街坊四邻拖儿带女,一起出动,去主家家里道喜、祝贺。

小娃娃过满月的那一天,当爷和当婆的会早早地爬起来,打扫卫生、清扫垃圾,准备招待客人的饭菜。外爷外婆也会早早地爬起来,准备东西,清点礼品,喊上娃娃的三姨四舅一起出动,浩浩荡荡地去女儿家里给小外孙做满月。

女婿会早早地等在村口,迎接岳父岳母率领的亲戚团来家里。一进门,外婆和随行的姨姨、妗子们先要去女儿房里,看女儿、瞧外孙,说体己话,给女儿逐件展示为小娃娃准备的礼品。

在关中农村,娘家人是女儿的脸面,这一天,娘家人来得越多,准备的礼品越丰厚,女儿就越体面、越有面子。

接下来当爷和当婆的就会把两位亲家请到自己的房间去坐,等到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全部到齐,准备好的热腾腾的早饭就端上来了。

小时候农村穷,给娃娃过满月,早饭很简单,喝拌汤、吃白馍馍。

家里生活条件好点的,会打荷包蛋,吃油饼。吃完饭,放下碗筷,娃娃的外婆、姨姨、妗子再去女儿房间,陪刚刚生完娃娃的女儿说说话,娃娃的外爷、舅舅们则会在亲家和女婿陪同下,聊闲天,说收成,话吃喝。

中午饭一般是臊子面,意味着娃娃长命百岁。吃中午饭的时候,年轻的媳妇会把自己刚满月的娃娃抱出来,让亲朋好友们一起见证小娃娃的健康、活泼、可爱。接下来娃娃的爷爷会抱上小孙子或者小孙女,到村子里走一走,让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见证刚刚满月的小娃娃,一旦碰见了娃娃应该叫婆、叫姨的女人,都会争先恐后地抱过娃娃,一边仔仔细细地看,一边嘴里不停地夸赞。

在老家农村,夸娃娃不能正面夸,要说反话,比如:把“娃娃白”说成“你看娃娃黑的”,把“娃娃乖”说成“你看娃娃丑的”,把娃娃聪明说成“你看娃娃瓜的”。老家农村有讲究,反着说话,娃娃长大了聪明、漂亮、白净。包括给娃娃起名字,都是“黑娃”“丑娃”“瓜娃”地叫,还有把娃娃名字干脆起成“狗蛋”“猫蛋”“鳖蛋”的。听老人们说,给娃娃起个丑名字或者动物名字,图的是娃娃皮实、好养活。

给小娃娃做满月还有个讲究,当爷爷把孙子孙女抱到了村子里,最希望碰见的是家境好的人、在外面当干部或者有工作的人。老人们迷信,觉得把小娃娃抱出去碰见什么人,娃娃大了就会成为什么人。为讨个吉利和让老人高兴,有些大人心眼多,提前跟村子里家境好的人、有工作的人打好招呼,约个时辰,由爷爷把娃娃抱出来,指定就能碰上这些人,图的是让老人高兴,娃娃长大后生活富裕,前程远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