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正品和从品,然后正品和从品有分,品上和品下。
一般这种互相顶替干活的,都是正品的上下互相顶,或者从品的上下互相顶。
周元生被李世民一任命为正四品下巡察御史,就去山南道巡察。
所以在御史台没有自己的小弟可以使唤。
温彦博属于老好人性格的主官,特地给周元生调来
薛博士在国子监是正五品,而监察御史才八品,所以李世民是让薛博士兼任监察御史。
这次薛博士很高兴,因为虽然打了两份工,但是也有两份钱。
周元生就让薛博士物尽其用,让薛博士监察国子监。
又因为薛博士在察院是仅次于周元生的官员,薛博士又成了监管长安,全部官办学塾的主要负责人。
薛博士新官上任,刚刚上任就给李世民整了个大的。
官办学塾也分文学塾和武学塾。
顾名思义,就培养文武的地方。
不一样的在于,文学塾比武学塾多,而且武学塾更花钱。
比如李恪的女护卫苏敏家,就官办武学塾。
由苏敏的父亲担任教官。
民间百姓流行,穷学文,富学武。
学武经常受伤,好点的家庭还会配合补药,让孩子身体更好,哪怕受伤也能有好药帮助恢复。
但既然是官办,自然最多的是没钱的家庭,那么学武需要的刀枪剑戟的都是学塾准备。
有点家学的武将家可不会去武学塾,人家自己就能教。
不像文学塾,几本书就行,笔都是你自己带。
最主要的还是,这些孩子学完武就会学以致用,互相内斗。
学文的互相斗,那也只是动动嘴皮子。
学武的互相看不顺眼,那可就动手动脚的真打。
薛博士第一天巡察长安的武学塾,就在他眼前发生一场学子互殴。
薛博士第二天就上奏,说武学塾没必要存在,不该每年花那么多钱培养出一群只会打架的人出来。
这事很快让武官集体反对,因为大唐既然有科举让文人当官,就有武举选拔出身手厉害的人当官。
和科举需要从学塾毕业参加科举一样,武科举也得有学塾教官的认证。
凭什么你们文人能这样,就要撤掉我们武官的,我们后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