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右边胸胀痛 > 秦腔文论(第1页)

秦腔文论(第1页)

致谢柏梁先生

谢柏梁教授在戏曲史学方面著述颇丰,别开生面,观点独到。他的《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就让人开阔了眼界。该书第二版共4编,40章。其中第12章是“共和国领袖们的戏剧观”。这一章里第一节谈到毛主席的戏剧观,他写道: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对戏曲方向问题留下了两篇纲领性文献:一是1942年为延安平剧院作的题词“推陈出新”;二是1944年看了《逼上梁山》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这确实是“文献”性的。

党中央甫到延安后,毛主席在日理万机、运筹帷幄于民族战争之时,也胸怀另一个战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在1938年4月,毛主席在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组织的戏曲晚会上,看演出秦腔《五典坡》和京剧《升官图》等戏时,群众情绪很热烈。毛主席当场对工会负责人毛齐华说:“你们看群众非常欢迎这种形式,群众喜欢的形式我们应该搞。但是内容太旧了,应该有新的革命内容。”毛齐华指着坐在毛主席身后的柯仲平说:“这是文协的老柯,他是专搞文化工作的……”毛主席转身亲切地问柯仲平:“是不是应该搞呀?”柯仲平说:“应该,应该。”显然,毛主席感到传统戏的旧内容不适应革命斗争和现实形势的需要,要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改造利用,为革命、为战争服务。

柯仲平接受了毛主席的指示,随即组建成立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7月4日,是剧团成立之日,当即演出了抗日现代戏《好男儿》。

这出戏是反映东北抗日义勇军郑二虎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斗争的事迹。翌年,剧团演出了马健翎创作的抗日秦腔戏《国魂》,毛主席看后,建议改为《中国魂》。剧团成立后,条件很艰苦。为了支持剧团,毛主席拿出自己的稿费300块大洋,支持创作演出。

1942年,民众剧团团长柯仲平听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简称《讲话》)后,他说:“我们就是演《小放牛》,你们(指当时边区一些崇洋媚外看不起民族传统的人)瞧不起吗?老百姓都很喜欢。你们要在哪些地区找我们剧团,怎么找呢?你们只要顺着蛋壳、花生壳、红枣核、水果皮多的路走,就可以找到。”到会的很多人笑了,毛主席也笑了,并说:“你如果老演《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此事毛主席在《讲话》的结论部分中明确地谈到《小放牛》的问题,精辟地论述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让人振奋的是,1943年秋天,毛主席在枣园接见了“三贤”,面对面,促膝相谈,详尽地论述了文艺方向、剧团、创作、演出等问题。他说:“请来‘三贤’,有两位‘美髯公’,一位‘佘太君’,你们是苏区的文艺先驱,一个抗战剧团,一个民众剧团,好像两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播种队,走到哪里就将抗日的种子撒播到哪里。”又对柯仲平说,“云南诗人柯仲平真有股犟劲,你们民众剧团比抗战剧团成立晚好几年,但也是在创作力量和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诞生的。一个时期,是靠种田做工写剧本,靠大伙节衣缩食搞募捐解决经费问题的。

‘马髯公’(马健翎)坚持文艺和群众相结合,走大众化的道路,深入根据地,大写根据地,连续创作和演出了《一条路》《查路条》《好男儿》等剧目。每到一地,一演就到天亮。这很好。既是大众性的,又是艺术性的,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共产党不仅要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而且要建设一个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什么是新文化?作为观念形态上反映新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并为它们服务的东西,就是新文化。具体一点说,抗战剧团和民众剧团的创作和演出,就体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新文化。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节录)可谓肺腑之言,情深意切。是谆谆教导,是展望未来,亦是描绘和指明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化艺术方向的蓝图。

1944年10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会议上做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讲演中明确提出:“在艺术工作方面,不但要有话剧,而且要有秦腔和秧歌。不但要有新秦腔……”的号召。后来他还深情地说过:“秦腔是对革命有功的。”

在延安时期,由于多种原因,毛主席经常观看民众剧团的戏。一次在杨家岭礼堂,看完秦腔《保卫和平》(剧情梗概为:揭露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重开全面内战的真相),一边鼓掌一边说:“好,好啊!”后来,王震将军从中原突围而到延安,中共中央决定举行欢迎晩会,让民众剧团演出秦腔《保卫和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陪同王震和三五九旅指战员观看演出。第二天,毛主席让中央宣传部写信表彰剧团。

还应该提及一件事。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推荐民众剧团眉户现代戏《十二把镰刀》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出国前,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怀仁堂接见了演出团全体成员。

毛泽东和代表们一一握手,亲切问候。当他走到黄俊耀、王琳面前,问明情况后说:“噢,你们是延安的,就是大胡子团长柯仲平那个剧团吧?”又问:“你们演什么戏?”黄俊耀说:“演《十二把镰刀》。”毛主席说:“这个戏演得很好,在延安看过。就是那个‘镰刀’(指《十二把镰刀》),我有个意见。你们的那个‘镰刀’,像是动手术的医疗器具,太亮了,得动动手术。”(意思是从刀刃到刀背没有过渡色,不真实)听了意见后,他们很快就做了改进。

应该说,在延安的年月,由于政治、战争、地域等因素,毛主席对秦腔和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十分关怀。当然,剧团也是他亲手缔造的。当时由于战事频仍,戎马倥偬,他的一些关怀指示、言行没有及时披露,载入史册,只是在以后的著文和回忆录中刊出。但这些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人们长期口耳相传,并指引鼓舞着人们。中外历史上大量存在的稗记野史和口头文学,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往往一事、一语重千斤!上述史料有些似乎是具象的、微观的,但从总体、长远看,它又是宏观的,有着巨大的标志性和召唤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