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麻将机牌数量 > 仙葩凝众情(第1页)

仙葩凝众情(第1页)

——《马友仙艺术集锦》拍摄记述去年(1993年)的七八月,正当三伏天气,酷暑炎夏,炽热难当,气温多日连连居高不下,人们或躲在空调房里,或依偎电风扇旁,都在想尽办法消暑,或观赏精彩电视节目,或评论世界杯足球赛,以图从心理上减弱、转移酷热之感,甚或企望木星、彗星相撞能给地球带来一丝凉意,解除热浪的焦灼。然而,阿波罗之神并未顾及人们的希冀,反而更加暴虐地释放其热能。正在此时有一支文艺队伍,开进了西安北郊陕西省电视台摄制基地。他们敢迎天时之逆旅,甘冒大地之流火,实施一件宏大的艺术工程,拍摄起了电视戏曲片《马友仙艺术集锦》。

马友仙,这位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从九岁起,就献身于秦腔艺术事业。几十年来,她演过多少剧目,塑造了多少舞台形象,她没有用心去统计,在她的脑海库存信息中只储备着如何满足观众的需要,为戏迷带去欢乐,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流汗出力。在步入不惑之年后,她一方面艺术风格日臻成熟,意欲在事业上开创新路;另一方面,她又深切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衰微,观众渐渐不愿步入剧场,即使有些秦腔爱好者,也大多只愿坐在电视机旁,品茗赏戏,不想再做举步之劳。然而荧屏上的戏曲片,特别是我省地方戏曲电视片,却寥寥无几。为此,她萌发了自筹资金拍摄电视戏曲艺术片的誓愿,决心为振兴秦腔艺术奋力一搏,迸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天道偏举九头鸟。马友仙的有识之举一扬出标帜,便得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还是在她三年前酝酿的时候,当时的省政协主席周雅光同志就十分关心这件事情,不仅从大的原则上做了指示,还从具体实施上进行了布置。当时的省电视台副台长苟良,省文化厅霍绍亮、叶增宽等领导,以及戏曲研究院的负责同志也都非常重视。有的亲自出马,与有关方面商谈,解决困难,如叶增宽副厅长甚至抱病到电视台签订合同。还有许多老同志如袁辉、陈炎、张全仁、段林菊以及新秀耿建华、王新仓、李娟等亦是情真意切,言行感人。他们说,友仙拍艺术片是件大事,这不只是她的事,也是大家的事,我们应当倾力相助,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言出行随,在此后筹备和拍摄的日子里,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为艺术片泼墨挥毫,写下了秀丽挺拔的片名;著名国画家王西京也留下了数幅友仙的舞台人物速写,可谓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前期如资金筹措、剧本修改、音乐创作、演职员调配等等,这些都是幕后工作。真正打攻坚战、打硬仗的是排练和开机拍摄。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动用了11个单位的人员,参与者近200人,历时20多天,特别是在摄影棚内的水银灯高温下,大家齐心协力,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战。有许多同志虚脱,劳累得体力不支,但无一人请假,即使生病,也不愿告诉别人,只是悄悄弄点儿药一吃,仍然坚持工作。有的人为了不使穿着厚戏装的演员过多流汗,消耗体力,常常在工作间隙,主动为演员挥扇降温;有的人为施放效果烟雾,在泥土地上一趴就是半天。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早日拍成,与观众见面,为振兴秦腔10周年献礼。

在这一群体中,上自总领裁李继祖,下至普通工作人员,无论是豆蔻年华、身强体壮者,还是年过半百、体弱多病者,每个人都有着动人的事迹。为了不过多占篇幅,我们只得忍痛割爱,用挑兵点将式的写法,以点代面,窥其二三,想见全貌。

导演康山,这位已过天命之年的老专家,虽是外省人,但自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投身电视台工作。作为陕西电视台的元老,在我省度过40多个春秋,对古老的秦腔艺术有着特殊的厚爱。他曾满怀深情地说:“陕西人民养育了我,若不为振兴秦腔做些贡献,就对不起三秦父老。”在这次拍摄时,他凭着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对拍摄的过程提出了“两慢一快”的工作方案: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剪辑合成要慢,也就是细致一些;开机拍摄阶段要快。这样既保证了戏的艺术质量,又合理地利用了人力、物力。在片子的拍摄指导思想上,他提出:一是抓住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的特性;二是拍摄出来的必须是秦腔;三是在总体风格样式上要尽可能地保持秦腔舞台剧的原有风貌,但又不是舞台剧照搬,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艺术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鉴于过去某些戏曲片风格不协调的教训,如在自然外景中或现代化的公园里穿着古典戏装,做着夸张的程式动作,显得不伦不类。他决定不用空镜头,不用自然景色,全部镜头包括特技都在摄影棚内完成,形成内容和样式在风格上的统一。

著名化装师张立棠,年过花甲,拍摄过不少影视剧,20世纪50年代就参加过秦腔电影《火焰驹》的化装,曾先后为著名演员杜近芳、王秀兰等化装拍片。目前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映的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他任化装总设计。他长期野外作业,经常不在家,两岁的小孙子面对他竟然“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次他刚拍完《三国演义》,顾不上消除疲劳,便同夫人辛勤一起由沈阳长春电影制片厂飞抵西安,当日即阅读研究剧本,第二天便进棚工作。在拍摄过程中,化装是最辛苦的,他每天清晨5时就开始给演员化装,一直忙到深夜拍摄结束。其间还要跟场,随时为流汗的演员修妆拭汗。实在累了,找个角落,休息片刻。夫人辛勤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以为老伴在外拍片时是游山玩水,这次来陕亲临其境才知他工作这般辛苦。”“三国”剧组他麾下有多个副手,他只给刘、关、张等主要演员化装;而在这里,上至马友仙,下至龙套校卫,他都亲自出手。特别是大家知道他是高级化装师,争相请他化装,并以此为荣,摄影留念。他总是乐呵呵地一一满足。他精湛而高超的技术得到大家的赞赏,特别是为马友仙的化装,美妙绝伦,使人赏心悦目,为之沉醉。

摄影师杨宝石,亦是名家高手,他的摄影早已名冠影坛,曾拍摄过电影《丝路花雨》《毒吻》等。他以对秦腔艺术事业的满腔热情投入这次拍摄任务,主动放弃高报酬的工作邀约,不计酬劳地参与这次拍摄戏曲艺术片,并以严谨的作风、缜密的构图设想得到大家的称赞。他同导演配合默契,与副摄影李保平一起充分运用场景与镜头的各种角度,采用仰拍、俯拍、推拉等多种技巧,拍出了生动鲜活的艺术画面,为该片增添光彩。

音乐作曲是先期完成的,音乐家杨满元、吉喆、张列的作曲、配器、演奏令剧中声腔委婉动听。为了在荧屏上塑造窦娥的音乐形象,作曲家肖炳、徐光明二人把自己关在南郊一间斗室里,承受着酷暑的蒸烤,苦熬了20多天,创作出了具有立体化、整体化、规范化、性格化的作品。他们为主人公写出的有鲜明特征的主题音乐,贯穿全剧,被大家所接受,成为剧组人人爱哼的口头曲。

有人核算,整个艺术片几台戏的场景,没有25万元是拿不下来的。

而为了节约有限经费,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花了仅8万元就完成了场景制作。美术设计惠文祥,这个从小看“把把戏”长大的汉子,一接到任务,就放下手头所有事情,一头扑进了摄影棚,在极短的时间内画出了设计草图。制景师王海,放弃报酬优厚的工作,直喊要为咱秦腔出力。电视台仓库管理员寇振华,打开库房,要啥给啥,尽剧组所用。《李世民》用过的金殿、200平方米的大平台、《人面桃花》的塑胶地板,各种场景、道具或改造或借用,尽悉慷慨提供。除此,在尽可能节约的原则下,又制作了一部分。既要讲艺术质量,又要尽可能节约开支。许多同志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尽办法完成任务。为节省干冰用量,他们在掌握开机与关机的火候上下了不少功夫。因此,整个“集锦”的景物,既逼真生动,又协调自然,使观者感受到《三堂会审》的富丽堂皇、《断桥》的诗情画意、《窦娥冤》的悲凉凄惨,与演员的表演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誓愿”一场,当窦娥被处斩后,天降大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白雪掩埋了主人公,风雪吞没了大地,地惨天悲,震撼人心,达到了绝好的效果。其实这并非天公作美,全是人的功劳。雪是道具师用白色塑料纸片做成的,只是下雪时苦了李继祖等人,他们站在棚架上“顶热摸雪”,双手不停地做“天女散花”状,等这场“雪”下完,“天女们”已是“娇”喘吁吁,“香”汗淋漓,胳膊肿痛难耐了。

《窦娥冤》中,“药铺”一场,药架、铺面、柜台等都准备齐全,就单缺一个称药的戥子。由于马上要用,导演欲派人去买,这时道具师傅孙建民自告奋勇,提出自己制作。只见他找来饮料桶、竹筷子、小石块等物,敲敲打打、削削刮刮,很快地制成了。当他把戥子摆上柜台时,演员竟以为是真物,可谓巧夺天工,以假乱真。还有一件事是拍《玉堂春》时,导演为了丰富画面,增加了群众演员场面。导演让屈凤玲饰演一个老妇人。一切都化装好了,却发现老妇人头上没有发钗,大家十分着急。这时孙师傅说,我想办法。只见他拿了一把小刀走了出去。他在院子的一棵冬青上砍下一段树枝,剥掉外皮,树枝便似白玉一般。他弯了弯,修了修,恰如一支玉钗。当他拿到化装室时,大家都惊呼:“真的真的!”孙建民师傅身为舞台主任技师,善于观察,精于思考,勤于制作,心灵手巧,人称“能人”。一次,剧团外出,临时加演一出有孟良的戏,戏箱中没带“红张”(红叉口须),大家着急中,他很快卸下枪上的红缨,做好“红张”,保证了演出效果。如此种种,不再赘述。

事业的成功,靠的是群体的凝聚力,剧组全体成员是一个团结、吃苦、调拨自如的战斗群体。有的演员十几年未上台,但一旦上角色就如“拼命三郎”。演员不够,舞美队员上,晚上要拍的戏,他们因兼其他工作,一大早就化好装耐心等候上场。没有轿夫,工作人员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抬轿,吭哧吭哧,汗流满面,乐此不疲。甚至还有人为未演上一个小角色急得哭鼻子。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是为了个人经济收入?剧组经费少得可怜,所得报酬与其他影视剧组相比,天壤之别。电视台领导苟良曾对大家说:“谁要为了挣钱,就千万别待在咱这个剧组。”真正的答案恐怕只是一个字——“爱”,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对秦腔事业的挚爱,这种热情是任何物质力量难以替代的。

行文至此,对在这次拍摄过程中的许多人,无论是领导,还是艺术家,或是普通工作者,我们都提到了,唯独没有谈到马友仙。我们深感遗憾。常言道,三军阵战,全在主将,然而对于她在拍摄中的作为却只字未提。当然,这并非笔者有意为之,节纸惜墨,而是“罪”在继祖。他在介绍情况时,全然不念恩爱情分,有意回避;而友仙本人又守口如瓶。我等只能扼腕叹息,深表缺憾之情。不过,细心的读者,可以从本文字里行间,想象和推测她的作为——流的汗、用的心、下的苦、受的罪……

辛勤耕作总会迎来丰收的。《马友仙艺术集锦》在审片和小范围试放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关注。习仲勋、马文瑞、汪锋等中央老领导过问这件大事。我省文艺界的专家们都很满意,认为这是高档次的精品,让人们看到了秦腔艺术的希望。

我们相信,《马友仙艺术集锦》公开播映后,一定会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使艺术家们在三伏天拍片时吸收的大自然赐予的热能转化为欣赏者的热效应。

(与吴安平合作)

(该文于2022年10月23日发表于秦之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