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听筒嘟嘟地响了六七下,还没有人来接,这时颜媛也许出去买菜,家里没人;杨沛然转身看了看几米外路上停着的丰田佳美,前车窗反着弧光,看不清里面方嘉在做什么。
这要是在以前他直接挂上电话就走了,但现在他已经变了个人,非要打通这个电话。
“喂?”电话那边终于有人拾起了听筒,轻柔地打着招呼,是颜媛。
“哦,是我啊,我……给你说一声,今天晚上我不回去,和朋友一起聊点事儿。”杨沛然有点儿措辞生疏,这还是他头一回给颜媛打电话说自己没法回家。
“哦,好,我知道了。”颜媛那边语气稍微有些消沉,停了一下,没把电话挂掉,而是接着问:“是和你去见的那个朋友聊事儿吗?”
“是啊。”
“聊得怎么样啊,聊没够啊?”颜媛的语气说不出是埋怨还是嗔怪,她知道这是杨沛然最重要的一个伙伴。
“不好说。”杨沛然有点儿为难,实际上方嘉刚刚在咖啡厅里已经婉言拒绝了加入。
“你和那位今天晚上要促膝长谈,然后抵足而眠吗,你闻他的臭脚丫,他闻你的,你洗脚了吗?”颜媛幽幽地打趣。
“大概不会,”杨沛然叹了一口气,“实际上,他开车,我们出北京城去,自驾游,还不知道明天能回来不。”
“嚯!”颜媛意兴顿时盎然,“去哪儿啊?”
“好像是什么野三坡。”
“不算远,挺好的,去吧,你最近太紧张了,能放松一下挺好。”
“就跟你说这件事儿。”杨沛然有些邀功地说。
“去吧,乖。”
挂了电话,杨沛然回到车里,方嘉耐心地等着他,笑着问:“怎么样,嫂子同意了?”
“就是给她说一声。”杨沛然不自觉地辩解。
车开了,向西而去,没多久便出了西四环。西四环之外杨沛然就算在北京已经漂了好几年,景物地标也全都陌生,好像一下到了另一个城市,他还以为是自己打了个盹儿,或者方嘉的车缩地有方似的。“有车挺好的,可以没事儿到处转转。”
“北京城里太拥挤了,人挤着人,呼吸不畅,视野望不出去多远,你走的每一寸地方都是历史,你坐着,整个思维都停滞下来,像沥青一样。我不爱在一个地方呆着,这倒不针对北京,是在美国养成的习惯,穿州过县,动不动几百上千英里,不在车上,我都没法好好地思考。你看着车窗外的景物快速地向后,你才感觉到,思绪也有这么个的速度和变化,这是一种有益的自我暗示,这是放松的实质。”方嘉边开车,边对杨沛然说。
杨沛然当然同意北京人挤人呼吸不畅的说法,但有车的北京人能有多少呢,如果人人都这么想,也有能力实现,车多了难道不会比人挤人更车挤车得更甚?北京塞车的时段和路段他又不是没见过。
“你还是回来了,前几天我退了GOE的offer,这是我们此时此刻坐在这儿的原因。”
“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来呢?”方嘉有点儿怅然地说,等于也是在问杨沛然为什么退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这问题不用谁回答,这个结果显然是每个人经过了自身各各不同的权衡之后所做的选择,这问题本身就是它自己的答案。
“回都回来了。”杨沛然有点儿颓地说,他还在费尽心思试图把话题靠向一起创业的事去,但出发前已经约法三章,不谈那个。
“可不是嘛。”方嘉说。
车渐渐地离开北京,道路变为两车道而已,路旁的田地多起来,按照北京人惯有的戏谑说法是这已经到了河北。方嘉和杨沛然有一句没一句地聊,方嘉写代码,杨沛然做策划,两人隔着山,在架构上差池有些共通的话题;杨沛然爱摇滚,方嘉喜欢流行乐。他们的圈子不一样,都认得的人除了梁凡之外大概一个也没有。
车行上一座桥,方嘉伸出手指指着车窗外远处:“那儿就是卢沟桥。”
杨沛然扭头看去,一条平淡无奇的公路桥横在江面上,上面似乎有人在走动,“哦,是吗。”卢沟桥当然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他没什么感受。
“北京城四个方向,不,算八个方向吧,历朝历代都有无数的故事,我打算做的GPS智慧城市,就是在数字地图基础上,把这些历史文化典故都立体化,可视化地收录进去,你开车的时候,不知道附近有什么有趣的,好玩的地方,打开导航,导航就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