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重楼最喜欢的人是谁啊 > 第五章 古墓坪(第1页)

第五章 古墓坪(第1页)

15年深秋时节,秦西城流传起了红毛七沟古墓坪有鬼出没的传言,还说是个女鬼。有胆大的好事者拍了一些照片和视频,通过网络和微信传播,一时间,关于古墓坪有女鬼的传言流传甚广。

起初人们在手机上传播的照片和视频,多是环境特写,说红毛七沟北崖下一片荒草地里有一座不知名的古墓,墓前立着一块高大的黑色石碑,石碑下有一个乱草掩映的黑洞。古墓一侧有一座破旧的古庙,古墓周边灌木杂草茂密,鬼影时不时出现在石碑前的黑洞口和破庙门前。有一个游客拍摄到了一个穿道服的女人在黑洞前的草丛中出没,一会儿在拾捡柴草,一会儿在旁边的苞谷地里务弄庄稼,一会儿在碑前,一会儿在墓后,影影绰绰。视频背景阴森森的,加上视频作者故意用“古墓里的鬼影”为标题,一时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后来愈演愈烈,有一个微信大号转发了一个画面清晰、时间长的视频,是在夜幕即将落下时拍的,画面上一个穿青色长袍的女道人,头发蓬乱,身材奇瘦,道服黑黢黢的,一会儿出现在墓碑前,一会儿又隐而不见。忽然闪出一个抓拍的镜头,把女道人的面部清晰地拍了下来。这女道人左脸上有一块黑色疮疤,着实让人触目惊心,黑疤几乎覆盖了整个左脸颊,右边脸颊却是正常的,形成一张左脸黑、右脸白的阴阳脸。这张脸瞪着眼睛望了镜头一眼,就消失在墓碑后了。

女鬼事件越传越广,去红毛七沟的游客不等太阳西下就下山,甚至有一段时期都不敢再去红毛七沟和周边的风景区,“古墓坪女鬼”一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不断有读者给报社打电话爆料。

新闻界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鬼影了,集团会上都提到了这件事,老总大发脾气:“都什么年代了,还任由这种资讯流传?白毛女再世吗?让鬼把人吓了!咱们新闻媒体把这点事情都搞不清楚怎么给社会交代?”社长回来把这话在报社大会上重复了一遍,用同样的口气。当马总编再用同样的口气给高亦健安排了任务后,说道:“高亦健你牵头成立一个采访小组,有什么条件、要什么设备、配几个人,你只管提。”

高亦健说:“什么也不需要,我一个人先去了解一下,只需要时间。”

马总编说:“时间,要紧的恰恰是时间!半个月必须见分晓。”

就这样,高亦健开始了对“红毛七沟古墓坪鬼影”的采访。

之前看到的视频中这个鬼影多数都是午后时分出现,上半天去就没意义了。高亦健计划每天午饭后驱车到红毛七沟古墓坪的古墓旁守候,寻找这个鬼影。

到红毛七沟后把车停在沟口,然后步行约一个小时才能走到古墓坪,高亦健必须找一个存放汽车的地方,才能安心在古墓坪守候、找寻。

到红毛七沟口一看,路边几户房舍都是静悄悄的,走近一看都是废弃的屋子,门窗都拆掉了。高亦健知道近年山上的零散住户都已经安置在山下镇子居住,山上的民居大多都已废弃。后来终于找到一家,虽然房门是闭着的,但门前放有农具,墙上挂有干辣椒什么的,说明有人住。敲了一阵门才出来一个六十多岁的独眼老妇,瞪着一只眼睛问高亦健干啥哩。高亦健心里一惊,镇定下来后说道:“打扰了,我想在你家门前存放一下汽车行吗?我要上山找个人。”

鸡皮鹤发,衣衫破旧的老妇,一只独眼盯着你,本身就够吓人的。但高亦健这段时间都要在她家门前存车,必须认识一下。还好,虽然这种独门独户的人一般都不爱搭理人,但当和你认识以后就会变得热情好客。起初老妇警惕地望着高亦健,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高亦健拿出记者证给她看,又递上一根芙蓉王,老妇脸上很快化冻。香烟这个东西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可以瞬间缩短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老妇看来是个抽烟老手,识得香烟牌子,接烟时显得很郑重,似乎觉得拿这个烟敬别人是很有诚意的。

老妇拿来一个板凳让高亦健坐,又端来一碗凉开水,话匣子打开就聊了很多。原来,老妇有丈夫,有儿有女,一大家子人呢。女儿嫁到陕北,一年半载见不上一面,儿子外出打工,丈夫在镇上收拾新房子。政府让山民都往山下城郊迁,建有安置房,入冬前就搬下去了。但这段时间还得有人看守啊,所以就只剩下老妇独自住山上了。

“这里啊,住了几十年啦,还真有点儿舍不得。不过还是山下好,山上到底还是不方便。你看,”老妇指指自己坏掉的那只眼睛,“五十岁那年马蜂蜇的,路远,一时去不了医院,硬是瞎了。”

老妇脑子挺清楚,也健谈,高亦健便向老人问起红毛七沟闹鬼的事。老妇摆手笑:“说鬼话,哪里有鬼?”高亦健打开手机给老妇看视频:“就是这个,有古墓,有影子,城里人都传疯了。”

老妇看一眼就说:“哦,那是古墓坪哪,那里有个庙,年年都有道士来住,他们看到的怕是来修行的道士。”

尽管高亦健不信鬼神,但一人独闯古墓坪还是有几分害怕,现在听老妇讲这个鬼影是道士后,心里才踏实了。此后,高亦健连续几天中午赶到沟口,汽车仍寄放在老妇家门前,下山回城往往都是披着夜幕。

第一天走到古墓前,既没有鬼影,也没有人影,拨开红毛七和茂密的臭蒿、狼牙刺,一步步向古墓庙靠近,通向破庙的小路堆放着一堆堆苞谷秸秆,看来是人有意放的,显然是不想让人靠近破庙。秸秆踩上去咕哧咕哧响,走上几步还真有点心惊胆战。破庙只剩半扇门,斜掩着,另一半用一块石棉瓦挡着。高亦健轻轻喊了一声“有人吗”,见没人应,便推动石棉瓦,发出砰的一声响。一只受惊的土黄色田鼠嗖的一下从高亦健脚背上窜过去,瞬间消失在草丛里。高亦健的脚背感觉到了田鼠的分量和灵巧。镇定一下之后,高亦健推开石棉瓦进到庙里。这确实是座破败不堪的老庙,正墙窗下有一张破旧的桌子,上面连供奉的神仙都没有,只有一个石头香炉。窗户破了半扇,用石棉瓦挡住了,窗户下方有个洞,应该是小动物的杰作,被几块石头塞住。门后一侧土灶锅台齐全,还有个用长短不一的木板支起来的厨案。南窗下有一盘土炕,说明这里还时常有人住。既然叫庙,那就是有和尚或道士来住,想必那个神秘的“女鬼”就住在这里。

退出破庙,走到古墓前打量。古墓周边长满了一种叫红毛七的草本植物,抬头一看,周边阴湿的地方都长满了这种草,几乎把地面铺满了。这个地方以古墓闻名,这座古墓究竟是什么朝代的呢?

墓碑是黑色花岗岩刻就,看其风化程度应该有些年头了,奇怪的是碑上的字被铲除殆尽,这座古墓的朝代和来历也就成了不解之谜。

庙的后面倒显开阔,几丈之外有一小片苞谷地,苞谷已经成熟了,四周并没有别的庄稼,这苞谷想必是住庙人种的。

山谷里天暗得早,才四五点太阳就往山坡下面落,这块洼地立即显得阴暗,今天“女鬼”应该不会来了。

第二天,同样的情景重复一遍,没有人来,也没有出现鬼影。

高亦健不急,把古墓和旧庙四周更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心里基本有了判断。这座旧庙间断有人来住,苞谷地应该是住庙人种的,苞谷地旁边一块地还有种过麦子的痕迹。说明这个人按季来这儿种粮收粮,眼下苞谷已经成熟了,这个人肯定要来收,所以这几天肯定会来古墓,高亦健信心十足地每天来等。

果然,等到第四天就有人出现了。高亦健走到破庙前看见那块挡门的石棉瓦被挪开了,喊了一声没人应便进到庙里,庙里依然没有人,但供台上摆了一尊太上老君神像,陶瓷质地,半尺大小,香炉也有燃香的痕迹。来了!神秘道人果然出现了!高亦健走出破庙,向后面那块苞谷地望去,嚯,老远就看到苞谷秆已经被砍倒,一个人正在地里收苞谷,地头上堆了一堆掰下来的苞谷棒子。从背影看,不辨男女,青黑长袍,黑布鞋,盘了个丸子头,应该就是这座古墓庙的主人吧。

“您好,您是住在这儿修行的道人吗?”

高亦健走近几步,先打个招呼,以免吓着人家。听见高亦健的招呼声,那个人回过身看了高亦健一眼,并不惊慌。高亦健看清楚了,是个女人,是个道姑。道姑打量高亦健一眼后,低下头继续干活儿,转过脸的时候,高亦健一下子看到了她的左半张脸,一块巨大的黑色疮疤占据了半个脸颊——阴阳脸!就是她,传说中的“女鬼”!

高亦健站在几步开外继续搭讪:“这些苞谷都是你种的呀?”

道姑没有回答,反问道:“怎么一个人到古墓坪来,你不害怕吗?”

“我不害怕。”高亦健想了想,没有暴露自己的记者身份,怕引起她反感,便改口道,“我喜欢看看山里的中草药,常常上山来。”

“你懂中医?”道姑立刻有了交谈的兴致。

“算不上懂,只是喜欢,喜欢看山里生长的各种中草药。南山很多峪啊沟啊都是以中草药命名的,什么仙鹤沟、石蒜沟、紫花沟等等,比如这条沟叫红毛七沟就是因为长满了红毛七。人们嫌红毛七挡住了路,绊脚碍事,却不知红毛七是一味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

“你这个记者对中医懂得不少啊!”

高亦健吃惊地望着她:“你怎么知道我是记者?”

道姑抬起头望着高亦健,脸上有一丝狡黠的笑意:“我还知道你昨天和前天也来过,但你不像别的游客,来过之后留下垃圾。你推开了石棉瓦又小心地回归原位,说明你是个读书人。你今天一来就到庙后边,对古墓、石碑也不是那么好奇,径直到苞谷地里来,说明你已经熟悉这里了。这几天都不是周末,可你接连往这儿跑,说明是为工作。说吧,你是报社的还是电视台的?”

此时,高亦健已经像道姑一样在地里掰苞谷,一个一个揪下来,堆成一堆。苞谷棒子都不大,通常一株上就结一个不到一尺长的棒子,有的结两个,另一个就很小。高亦健一边帮道姑干活,一边回答她的问题:

“是的,我是省报记者高亦健,我来是想了解你为什么常在这儿出没?有关你的传说可能你也知道,我不信。我相信你常来这儿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看不出你还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你离群索居却很有见识,不简单哩!你是出家人,我应该怎么称呼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