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刀客麻子娃属于什么级别 > 后记(第1页)

后记(第1页)

西安市临潼区渭河北岸有一道黄土台塬,这道绵延三十多里、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就是荆山塬。它从三原嵯峨山脚下向东延伸,尾端直至关山镇东南一带因地势逐渐趋于平缓而消失,历史悠久的关山镇就坐落在荆山塬东端。她地处蒲富临渭四县之交,素有鸡鸣一声听四县之趣谈。

关山旧时即为东西交通枢纽之地,又因其地处渭北边塞,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民间尚武之风颇盛。这里以前交通繁忙,商旅发达,三教九流之辈汇聚于此。所以刀客最初形成于以关山为中心的蒲富临渭四县交汇处。

回顾关山百年历史,我们就会了解到,这里可以说是战乱不堪。从民国五年至十五年,关山长期是靖国军的据点。那时的军队风纪很差,常常抢劫百姓,导致街镇市场萧条,田园四野荒芜。可以说,清末年间关中地区刀客突然增多和社会环境混乱、民众生活极度穷困有很大关系。

刀客一词始于秦,但却盛行于清末民初。战国时荆轲刺秦,其行为即为刀客使命。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刀客与荆轲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类刀客不具备远大的政治抱负,而荆轲却肩负着刺秦救燕的远大政治报负。

今天我们说的刀客,其特点有着基本的相同之处,即大多出身贫寒、饱受压迫和欺凌。刀客有刀客的使命,刀客也有刀客的命运,刀客杀富济贫,行侠仗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刀客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寄托。

刀客的营生不是劫镖就是替人索命,他们从来不畏惧官府,所以在特定历史时期,刀客对朝廷形成极大的挑战。换言之,刀客成了气候后极大地削弱了朝廷的执政地位。于是,朝廷就痛下决心,在各处布下眼线,深挖刀客犯案线索。掌握证据后,调兵遣将伏兵于关卡,抓捕刀客归案,多数刀客在这种高压态势下难逃被捕命运。

刀客与土匪有本质上的区别:刀客不笼络人马,大多独来独往,他们不占山为王,也不唯利是图。刀客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他们能做到互帮互助、同仇敌忾,绝非完全排斥对方;而土匪则不然,他们个个都恶贯满盈,成天不是烧杀劫掠,就是淫人妻女,另外,他们还忘不了拉帮结派,各个势力之间互相争斗不休。

江湖盛传的关山刀子,长约3尺、宽不到2寸,制形特别,极为锋利。然而,为何关山刀子能被侠客们所青睐,这是因为关山刀子的锻造产业与关山附近的一个村有关联。

该村位于关山东南四公里处,传说明代崇祯年间所设。清代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刀枪入库,士兵屯田,曾在此筑城为寨,作为屯粮之处,村子居民全系军户,所纳之粮为军粮,此村初名北寨;另一种说法是因该村地势低下,光绪年间曾遇暴雨,荆塬洪水南下,积洪于此,故称水寨。

水寨军户除过种粮,还有锻造兵器的手艺,关山刀子就出自关山铁匠之手。于敏忠是关山一带有名的铁匠,他锻造的关山刀子可以一刀砍断城门栓。听说,他那时候挣的银子用大秤称。他花钱购买土地,为自己建起一座大宅子。每年过年,他家都请来西安大戏,没少给穷娃吃舍饭。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子孙继承了家业,因赌博、抽大烟,败光了家业。

提到赌博,不能不说一说关山一带的刀匪张宝、吴赖、粘眼老四、刘四娃等,关山的老百姓说他们个个都臂力过人、武艺高强。这几个人在关山开赌场、开妓院、逢集收人头税,可以说关山百姓被他们祸害得苦不堪言。也是这伙刀匪,他们在官道刘附近的官道上抢劫了一个过路的富商,却没有发现藏在马车底层的大量银钱,最后银子被两个一大早出门捡粪的穷人捡去了,从此他们便发家当了地主。

与关山毗邻之地的蒲城地面,有个刀客叫王改名,其母貌美,同乡恶霸杀其父夺其母。王改名自幼随母进入仇家,十岁知情,便苦练功夫,决心报仇。二十岁时,他杀了仇家,当了刀客。他胆量过人,臂力出众,武艺高强,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步法便捷,快若奔马。同辈推其为首领,他便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并聚众卤泊滩南井家堡,备有火器,以防被捕,官府对其无可奈何。当地百姓中争讼者常往说理,他听双方陈词后,以公评判,双方折服。久之,井家堡竟成一方公堂之地了。

在东府,江湖上名头响的刀客,北有王改名,南数仁厨子。关山有个刀客叫宝娃,绰号仁厨子,他平常走路靸着鞋,但凡勾鞋,必然有人被打。晚上睡觉,他听到房子里有动静,透过窗户纸斜射进屋的月光,仁厨子察觉一只老鼠在屋里,“嗖”一支飞镖飞出去,老鼠立即中镖“吱吱”乱叫,掉在地上成了猫的美味。

上述诸多故事成为我写刀客小说的动因。又因关山镇崇文尚武,我从小到大都在这里生活,大概是受到一些耳濡目染的缘由,自然就喜欢上了武术。基于上述种种理由,我的内心世界里便对江湖侠客们多了一份敬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返乡务农,在叔父承包的关山造纸厂上班,工作是烧锅炉,按说锅炉工是一门技术工种,我没有专业技术,其实应该算是违规操作。当时,烧锅炉有大小工之分,没有司炉证的我只能是学徒身份,给一个姓冯的司炉工打下手。这门苦差事不被一些女工看好,找媳妇自然困难。后来,我学会180拖拉机驾驶技术,工作才得以调整,由原来不起眼的司炉学徒转换成了外人眼里羡慕的拖拉机司机。自从有了驾照,我神气了许多,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下苦的命运。只是开上了车,眼界宽了许多,此后,给造纸厂跑运输就成为我的营生。

叔父承包的造纸厂在关山水寨和南寨地界,这是个出拳客的地方。

水寨的“黑朱”曾拜杨店子老拳客杨武杰门下为徒,学会了一些拳脚功夫,在这里很有名气。那时,社会比较混乱,要办企业,必须要有能降得住周边滋事者的厉害人。而“黑朱”被聘为工厂门卫之后,造纸厂就少去了很多麻烦。“黑朱”面冷,话不多,给人的感觉是不易打交道。尽管如此,出于对江湖的好奇,我还是与他攀谈,听他说学拳的一些故事,还了解到他闯荡江湖的些许故事。他告诉我,自己除师从杨武杰以外,还拜过金林贵为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练拳在关山一度成风。李黑朱、乔崇新、黄爱弟等人受到金林贵的指导,他们不仅学来拳脚功夫,也学来了武德修行。

有一年,有个名叫王铁头的河南人在田市街头卖艺,一个身怀绝技老汉见他有坑蒙拐骗之嫌,就当众与他交手,并将他的把戏揭穿。王铁头吃了亏这才明白,教训他的人叫金林贵,是关山水寨人。王铁头丝毫没有记恨金林贵,反而来到关山水寨金林贵家要拜金林贵为师。金林贵见这个外路人不仅知错能改,还要投奔自己拜师学艺,就被王铁头的诚心打动了,于是心肠一软,破例收留了这个外乡人,给他传授自己的武术绝学。

王铁头扎在南寨学艺一晃就是五个年头。此后,金林贵托人牵线,让王铁头入赘到了南房村的一户人家。落脚在南房之后,王铁头又继续重操旧业,靠江湖卖艺为生。

金林贵不仅是江湖侠客,更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在民族危难之际,陕军抗日名将孙蔚如部成立大刀队,但是苦于没有人传授刀法要诀。孙蔚如正对此一筹莫展时,属下给他推荐金林贵。在民族大义面前,金林贵积极配合三十八军的战备集训,自己扎在山西风陵渡东岸,为即将奔赴中条山作战的三十八军大刀队传授他的刀法绝学,刀客苏仁义等领悟了金老汉的刀法要领,投入战斗之后,由于英勇杀敌,使日本坂垣中队闻风丧胆,日本人也对他们钦佩不已。

不论是关山刀客,抑或是古镇往事,林林总总,都给人无穷回味。

小说创作中,戴万科老师、彭辉老师给我提供了故事线索,我在梳理有关线索之后,开始了这部小说的创作。然而写作实在不易呀!自己身体远不如以前,有感觉了写,没有感觉了歇歇。这部小说动笔虽早,但是前后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才最终由过去的中篇,续写成了小长篇。直到去年岁末,这部刀客题材的小说才得以脱稿。由于文字浅显,不妥之处,还望读者多多担待与包容。这部小说在写作中,得到了付育峰老师、高铭昱老师的悉心指导,此外还有阎良作协王向前参与了小说的校对工作。在此感谢以上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冉学东

2019年5月初稿

2021年10月二稿

2022年3月定稿

于关山城南小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