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天汉坊h6 42度价格 > 第十九章 因祸得福(第1页)

第十九章 因祸得福(第1页)

郑德昌和常延年一起来到老夫人的院里,禀明情况后,老夫人问德昌:“你是东家,先说说你的想法。”德昌说:“面对乱局,这次给朝廷供茶就是场生死赌局,而且非赌不可。按估算,能凑齐两百担红茶、白茶,但往兰州的茶发不了了,加上西安的损失,估计要亏四千两。”老夫人问:“你是怕亏?”德昌担心道:“娘,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七年的玉叶迎春,莫说十斤,就是一斤能从哪儿找?”老夫人却说:“老佛爷嗜茶如命,既然她想要,我们就给她十斤呗!”德昌惊诧地问:“娘,你有办法?”老夫人自信地说:“走,带你去个地方。”老夫人叫上常延年,带着德昌来到前院,爬上干茶铺的阁楼打开仓房门。德昌见一包包麻布包装的茶叶,疑惑地问:“这不是茶铺卖的茶吗?有啥用?”

待走到一面山墙前,老夫人让常管家搬开堆放的麻布茶包,后面便露出一个铁门,老夫人和常管家先后拿出钥匙打开,推门进去,又是一间仓房,里面漆黑一片。待常管家拉开密闭的窗帘,只见仓房两边一溜整齐的货柜,货柜上是十几个红漆松木箱子。老夫人带着德昌来到第一个木箱前,让常管家打开,然后亲手拆开金色绸缎和绸缎里面的一层锡纸,里面整齐地放了六个红泥印封的银瓶。老夫人对德昌说:“这就是老佛爷要的白茶!”德昌目瞪口呆地问:“这都是?我咋不晓得!”老夫人解释道:“要不是你今天提说这事,我也不会想起这些白茶。从道光帝尝了玉叶迎春贡茶那一年起,我们就每年留一斤贡茶样品,按年编号累积到现在,一共五十七斤,七年以上的有整整五十斤。送老佛爷十斤还绰绰有余呢!”他们一行回到老夫人的厢房,德昌问常管家:“师傅,这么储藏白茶,不会坏吗?”常管家说:“不会,这白茶能长期保存,而且越存越有价值,随着存放年份增加,白茶不断醇化,变得越来越香醇,茶汤呈琥珀色,达到这个年份的白茶,具有防暑、解毒的功效。白茶存放要求遮光、干燥、密封、远离异味,所以我们每年上贡的白茶全部用银瓶或者锡瓶封装,待县衙验收后才泥封压印,再装入红漆松木箱打上县衙封条起运入京。”

老夫人接着说:“用的三层包装法是我们郑家独有的,银瓶、锡纸、木箱的搭配,都是有讲究的。银瓶与木箱具有遮光性,可避免茶叶接受光照直射,以免茶叶内部成分被分解;锡纸有阻隔空气和水、热封、遮光、耐温、耐油、保香等作用,防止茶叶变质;用银瓶保存白茶,还可防止串味、受潮。这三种材料组合包装,为白茶提供了坚实的保储屏障。”德昌向常管家问道:“师傅,为啥说白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呢?”常管家解释道:“‘一年茶’说的是当年新白茶,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刚制作出来的白茶,接近绿茶的口感,茶性寒凉,香气清新鲜纯,有类似豆浆的香味,汤色浅黄明亮,汤感爽口清锐,如清泉甘露,滋味相对平淡些。储藏得当的白茶,在两三年的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已发生变化,青气褪去,汤色加深,由浅黄变到杏黄或深黄,会出现‘荷叶香’,香气逐渐醇和。而且紫阳茶本就属于药性茶,经过三年的存放,具有药效。‘七年为宝’说的是白茶存放六七年后,白茶香气有清甜花香,细嗅下有陈香味,并且随储藏时间的增加,会慢慢生出枣香,乃至醇化为一种清雅的‘亳香’,入口更加顺滑,回味无穷。也就是说白茶保存得当,存放时间越长,药用价值就越高,能养颜延寿。”

了解了这些,郑德昌对白茶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自己最为担心的事解决了,心情也终于舒缓过来。但如何运送七年以上的玉叶迎春成了他新的纠结事,是按要求的十斤送,还是把符合要求的玉叶迎春都送?他难以抉择。倘若只选择十斤送,又如何选择年份?选择最早十年的,那么后面年份的咋给太后解释?选择后面年份的,那前面年份的咋解释?处事不慎,会殃及天汉茶庄,看来,只有把符合要求的所有玉叶迎春白茶送给太后,才是明智选择。有了这样的思考,郑德昌再次来到娘的院子,说明自己的顾虑和想法后,得到了娘的支持。老夫人对德昌嘱咐说:“咱们白茶被太后钦点为御茶,这可是天大的荣耀!事关重大,千万谨慎,特别是那五十斤的七年白茶不能出一点闪失。值更守夜,防范火灾是当务之急。要内紧外松,免得走漏了风声,招致同行嫉妒生出事端,那我们天汉茶庄就真的会万劫不复了。”

常管家得知郑德昌准备把符合要求的五十斤玉叶迎春全部送给慈禧太后,不解地问:“东家不给自己留后路吗?”德昌说:“师傅啊,我要给自己留后路,我们天汉茶庄从此就会没有来路。”常管家问:“要是朝廷再要这样的白茶,你咋办?”德昌笑了笑说:“送茶送到这个份上,我们已经通天了,除了老佛爷,谁还敢找我要?再说,我已经把家底都给了老佛爷,老佛爷还会要吗?”常管家明白了东家的意图后赞叹道:“哦,东家高见,你这是背水一战啊!”德昌说:“从此之后不会再有人盯住我们了,这世道,不知哪一日变天了,仅玉叶迎春就会成为别人要挟我们的把柄。”

过了小半月,郑德昌带着郑德润把二百担茶和五十斤玉叶迎春船运到池河莲花渡上岸后,又雇请了两队马帮和镖局押镖的,装载好茶担和茶箱,浩浩荡荡地走上了子午古道,历时十天才到达西安南关。紧赶慢赶,总算在最后一天,将二百担茶和五十斤玉叶迎春向陕西巡抚衙门交了差。

因为心急,加之十天的风餐露宿,常季清见到德昌的时候,差一点没有认出来,心里难过地说:“东家,我晓得你心急难眠,可这才不到一个月,你就瘦成这样了!”德昌一阵感叹说:“老天让我还活着,就是万幸,还埋怨啥呀?”接着又催促季清,给弄点热水泡个澡,让他好好睡一个饱觉,天不塌就不要叫他。

郑德昌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到了第三天清晨,才被院里香樟树上的两只雀子叫醒。德昌爬起来舒舒服服地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双手干搓了几下脸,诧异地对季清说:“这西安城里竟然有雀叫!”季清说:“我也觉得奇怪,半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不会是老天眷顾送喜来了吧?”德昌说:“莫管它啥事,快给我弄吃的!”季清说:“我早已经叫厨房给你准备好了,看你睡得香,就没叫你!”

茶庄果然有喜。郑德昌吃过早饭,月前欠账买茶的几个巡抚衙门差役和御茶房的官吏给天汉茶庄送来了一万一千两银票。德昌连忙招呼上门的官吏和差役吃了一桌酒,又给了一些酬谢的银子,才从御茶房几个官吏口中得知,这是慈禧太后的懿旨。

原来是太监李莲英伺候老佛爷睡眠时,取了天汉茶庄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封存的白茶,冲泡了一碗,奉给太后说:“天汉茶庄孝敬来的白茶,请老佛爷品尝!”慈禧接过先是闻了闻,觉得茶香丰富醇厚,不断变幻,先是清雅花香,再是醇浓枣香,陈香袅袅过后,又有甜润的参香,十分奇妙,于是笑道:“这白茶既然尊为药草,那七年以上的白茶应看作‘百草汤’才是。”说着细细呷了一口,果然清香溢齿,滋味甘甜,入口丰润顺滑,回味无穷。再看汤色杏黄透彻明亮。慈禧太后问道:“小李子,这是天汉茶庄的白茶吗?”李莲英回道:“正是,是御茶房今天让天汉茶庄送来的。老佛爷刚喝的是五十余年前封存至今的玉叶迎春!这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慈禧太后满意地说:“果然不一样,难怪你说玉叶迎春七年为宝,今日我算是见识了。我看胜过‘百草汤’了。”李莲英见慈禧太后高兴,才把天汉茶庄如何储藏白茶和保存样茶至今,以及天汉茶庄把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光绪十八年(1892)累积的五十斤玉叶迎春孝敬给老佛爷的事,一一做了翔实禀告。

慈禧感叹说:“这天汉茶庄用心了,储藏了五十年的玉叶迎春依然这么好!”李莲英说:“老佛爷说得极是,这天汉茶庄的贡茶是用银瓶装茶储藏的,先经过县衙采办官验茶,用泥封瓶口压上县署官印后又用锡纸包裹,再用南方金色绸锦覆盖,置于油漆松木箱中,最后由县衙用封条加封送入京城。按照天汉茶庄的规矩,每年都要留藏一瓶样品茶以备复核,就这样延续到现在已经五十六年了。御茶房送的这茶,选的就是道光二十二年封存珍藏至今的样品茶。”慈禧说道:“这么说来,刚好五十斤七年以上的玉叶迎春全送来了,郑家算是把家底都给了啊!可见人家对朝廷忠心耿耿,我大清这满朝文武大臣,都能像郑家家主一样尽忠职守,我也就不必如此烦心了。”李莲英却不屑道:“他仅仅是一个茶商,怎能和朝廷重臣相提并论?”慈禧却反驳道:“患难识人心。他虽是茶商,能有这份孝心、忠心也是难得的!”李莲英忙附和道:“老佛爷说得是!据说天汉茶庄行商的宗旨就是‘心存天理,义走天下’,重义舍利,恪守天道,仁义家国,让人敬佩。”慈禧因心情愉悦,微笑着问:“那郑家的茶银都付了吗?”李莲英回复道:“眼下不是特殊时期嘛,各地粮饷未到,御茶房按价写了凭条,所以……”慈禧打断他的话,正色道:“要将心比心,朝廷再难能难过百姓?银子再少,朝廷能少了这点银子吗?人家把家底都给你了,你还好意思装糊涂白拿白喝呀?茶商的银子挣得也不易,这个时候,最能辨人世忠奸,人家尽孝心,我们岂能寒人心?”李莲英说:“谢老佛爷恩典,奴才这就去给御茶房传话,办妥这事。”

天汉茶庄能很快获得银票,郑德昌觉得是预料之外的惊喜,也觉得是意料之中的必然,冥冥之中,似乎也是天意。德昌收了银票,在西安又待了十天。由于从秦岭山里出来的山货运到西安时,首先落脚在西安城南关,德昌便在南关正街的东火巷租定了茶仓,又决定留下郑德润在西安分号做二掌柜,跟随常季清学习打理茶庄事务。同时交代季清要紧盯巡抚衙门和朝廷动态,随时派人传递信息,这才只身一人起程离开西安。

他回到紫阳刚进茶庄大门,常管家就迎了上来说:“东家,我这就安排厨房准备吃喝。”郑德昌边走边问:“师傅,近来茶坊如何?”常延年说:“一切都是按东家安排进行的,五十担晒青茶已经全部制作完了。对了,十天前,荣盛茶行掌柜贾学正和九月东家圆房大喜,我看众多茶商上门恭贺,就禀告了老夫人和少夫人给随了一份人情。”

郑德昌愣了愣神,心想贾学正总算修成了正果。几年前,贾学正只是炮匠,他虽为了全家生计倒插门进了银家,可银九月提出,要待贾学正懂得制茶和经营后,再说圆房的事。德昌略带酸楚地说:“应该的,银老先生是紫阳茶商会长,以后还要麻烦他哩。”常管家说:“东家有所不知,在贾学正的圆房喜宴上,银老先生当着客人的面提出他今后不再管商会的事了,全部交给贾学正打理。众茶商不好扫银会长的兴,推举贾学正接替了老会长。”

郑德昌听完此番话,心想:茶商会长即使是禅让,接手的应该是银九月,不该是贾学正啊?银老爷子让贾学正接手会长,令他十分不解,郑德昌觉得其中另有深意,许久没有吱声。

贾学正对银府忠心耿耿,办事得力,为茶行操心,小到笑脸迎客,大到银府收支,贾学正都要一一过问,可谓是无微不至。客人登门,他笑脸相迎,一边数,一边唱:“紫阳叶子十担、二十担、三十担,好啦!”点完了数,交了货,接过钱,看看数,回身走进柜台,一扬手,把钱丢进钱柜里,在流水账簿里写上一笔“卖出紫阳叶子三十担,收钱若干”。银鸿坤看在眼里,慢慢就离不开贾学正了。这天,贾学正找到银鸿坤苦着脸说:“爹,炮铺需要人手。”银鸿坤一惊,女婿进银府几年,第一次听他说要回家重振炮业,先是觉得女婿有志气,可转念一想,就明白了他的本意,连连说道:“你也学有所成了,有想法也是自然,我让九月和你圆房如何?”

贾学正说:“爹,我真的该回去了。”银鸿坤耐心地解释说:“九月的做法你要理解,是为了茶行,为了这个家,为了逼你上进。人一旦玩物丧志,能有啥出息?”事后,银鸿坤再三向贾学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服了九月同他圆房,同时让他主持商会事务,借用这个平台勤奋历练,贾学正才继续留在了银府。

圆房之夜,贾学正看着经过细心打扮的银九月,头发浓密乌黑,面白唇红,一身玫瑰色绣花长裙,想象着她柔软滑润的身体和即将展现出的万种风情,便激情无限。可九月依然沉静如水,她的情绪并没因和贾学正圆房而激动,而是慢腾腾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贾学正坐在床沿上耐心地等着,先是看着九月将那头美发梳成了一条粗粗的辫子,用网兜子罩了;接着看九月有条不紊地洗脸;又看着九月将门插了,将帘子放了才表情平静地向着他走来……贾学正觉得彼此角色有些颠倒,坐在床沿等待的应该是九月而不是他,鬼晓得怎么搞成了这样的局面。但无论形式如何,最终的结局是一样的,贾学正再不顾许多,一把搂过九月,压在身下,一张大嘴就要亲吻那樱桃小口。九月却将他推开,起身说不喜欢亲嘴,以后也不许亲,然后自己将衣服脱光,叠了,摆在枕边,赤条条平展展地仰身躺下,做出一副顺从的姿势。她散乱的眼神让贾学正立刻减半了兴致,他一腔激情硬是让九月的漫不经心彻底摧毁了。

后来,银老爷想着贾学正前前后后的低调沉稳,才幡然醒悟,那只是他的一种掩饰、一种心机。银老爷突然意识到女婿作为男人,性格棱角逐渐分明,心胸狭窄,善弄权谋。这么多年了,贾学正竟然还在为他的名分来要挟自己、挑衅自己。自己一直错误地把贾学正当作可怜猥琐的乞讨者,从而忽略遗忘了他种种背叛和反抗的人性本质。

常管家见郑德昌不吱声,继续说:“贾学正表面看俯首帖耳、言听计从,其实为人心术不正,咱们今后不好处事了。”德昌点头说:“他这人,无论行商还是做人,处事格局、心机城府远不及老会长。大家都在做生意,比的是商品、人品,还是按照以退为进的思路干。”

常管家一听这话,心里有了底,就先离开了。德昌在雨荷的陪伴下,去娘的院子禀告了西安的情况。老夫人得知朝廷把茶银全结算完了,激动地说:“感谢苍天照应,让天汉茶庄赢了一场生死赌局。”德昌敬佩地说:“全靠娘珍藏的那五十斤白茶,否则我们真的就要万劫不复了呀。”老夫人对德昌褒赞道:“茶叶是死东西,人脑子才是活东西。没有你的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也是枉然。”

贾学正得知郑德昌从西安返回了紫阳,大吃一惊,忙从圆房醉梦中清醒过来,问岳丈:“爹,听说郑德昌回来了?”银老先生说:“是的,这个从死局里活过来的年轻人,再次让我刮目相看。想当初,我们都在看他的笑话,他竟然能化险为夷,可见人家有勇有谋。他开辟的两条茶路,必将吸引大批茶农和茶商跟他走,到最后,就必然让我们荣盛无路可走。你要当心啊。”银九月不以为意地说:“爹,不要长他人志气,我们荣盛茶行在爹的经营下,客户多了五成,市场也扩大了六成。紫阳几十家茶庄,没有一个能与荣盛抗衡,更不要说超越了。郑家开拓的茶市码头都远在西北,运输困难,成本比我们高得多,他的制茶优势就大打折扣,凭啥会成为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银老先生冷笑了一声,加重语气说:“你莫自以为是,我看此人志向不小,看他那些霹雳手段,估计日后的紫阳茶商会,又是他郑家的天下。”银九月不屑一顾地说:“莫看他这几年蹦腾得厉害,只是借了苗家的运势,打开了兰州、西安的市场。可毕竟刚起步,这些市场我们借助茯茶早就拿下了,他这只是啃我们吃剩的骨头,有啥担心的。”

贾学正赞同银九月的判断,说:“九月说得是,就是给他十年时间,他家的茶也斗不过茯茶,自然超不过我们荣盛茶行。”银老爷提醒道:“学正呀,如果你不相信,抽空去天汉茶庄看看。”银九月立马指示贾学正:“你去探探底也好。”贾学正虽然心里不服气,嘴上却说:“好,我去摸摸底,有办法对付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